[转载]范绪箕与钱学森:师出同门

2015年11月23日


钱学森、范绪箕的导师冯·卡门教授


范绪箕,1914年生,1935年春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当年冬,范绪箕远涉重洋,来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航空工程。适逢世界著名科学家冯·卡门教授到该校任教,并已从德国迁美定居。经过面试,范绪箕有幸成为冯·卡门迁美后的第一个中国学生。半年后,钱学森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后,也来到加州理工,在冯·卡门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于是,二人同在冯·卡门指导下学习,一个读硕士,一个读博士。

那时,美国人对中国人多有歧视,好一点的房子都不租给中国学生,于是范绪箕就自己租了一套独幢房子。钱学森来到加州理工后,也搬来同住,开始了他们随后四年的学习生活。

范绪箕根据冯·卡门教授的安排,进行光弹性力学课题的研究,需要拍照片和洗印胶片,这正好是钱学森的业余爱好之一。范绪箕回忆说:“钱学森爱好摄影艺术和洗印技术,我们在家里置备了全套洗印和放大设备,时常在空暇时布景拍照并自己洗印,我做他的助手。假期和同学一起去美国国家公园游览时,他会拍许多风景照。有的底片洗出不满意时,他会把另一张底片的一部分拼印上去,得出一张完美的风景照片。” 

钱学森的另外一大爱好是音乐欣赏。他从国内带来三张唱片,一张是贝多芬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一张是勃拉姆斯的《第二交响曲》,另一张是里姆斯基·哈萨可夫的《谢赫拉查德交响组曲》。范绪箕也是音乐爱好者,他买了全套贝多芬的交响曲唱片,共同欣赏。当时,美国看电影之风盛行,范绪箕空闲时经常与其他同学去看电影,而钱学森则从来不参加。只有当夏季好莱坞举行露天音乐会由大师级指挥演奏时,他才会参加。

1940年,范绪箕回到上海,受钱学森之托看望了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先生。此后,范绪箕前往内地辗转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抗战期间交通不便,信息不通。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范绪箕随浙江大学回迁到杭州,才与钱均夫先生恢复了联系。钱均夫先生多次向他表示对钱学森孤身在外的关切。1947年夏,钱学森回国省亲,范绪箕受钱均夫之命来上海龙华机场迎接。几天后,钱学森来杭州探亲,顺便来到浙大。这时,他已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教授,刚刚应加州理工学院邀请,准备回校任教。即将赴任之时,钱学森参观了浙大刚建立的航空实验室,对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创业给予很大的鼓励。浙大校长竺可桢先生接见了钱学森,并请他对学校的学术发展提供意见,事后还要范绪箕陪他游览莫干山风景区。在这一系列活动中,范绪箕发现了一个崭新的钱学森,他不再是一个沉默寡言、独自埋头苦学的莘莘学子,而已转变为一个知人善言的科学家了。

钱学森在1947年夏的短暂回国之际,正巧军事理论家蒋百里先生的女儿蒋英也从德国留学归来,她是一位学习声乐的歌唱家。钱学森小时候在家曾与她相识,那时当然还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这次在上海见面后一见钟情,可谓天赐良缘。虽然二人有共同的音乐爱好和共同语言促成好合,但有此巧合的机会,恐不无钱均夫先生精心安排之功。

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立即着手准备回国,但由于他掌握着许多美国军事科研的重要信息,使回国之路变得格外艰难。经过我国政府的外交斗争和钱学森的不懈努力,1955年10月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范绪箕说,美国当局同意放他归国后,钱学森立即动身。他是大义凛然回国的,什么资料都不带,凭他个人的才智来发展中国的航天事业。

 

范绪箕校长(1980—1984年在任)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去世后,11月4日范绪箕在学校举办的追思会上回顾起钱学森生前的故事。他与钱学森师出同门,又曾多年相处,忆及钱学森学生时代的学习生活,感叹不已:“钱学森是一个顶级的科学家。他突破了科研禁区,开辟了空气动力学的新天地。三四十年代航空界人才辈出,但没有一个人能超越钱学森。”他对钱学森突破的空气动力学两个禁区的成就赞不绝口,一个是气体的可压缩性对飞行器飞行的影响——“音障”,另一个是飞行速度提高到超音速时气动加热的影响——“热障”。钱学森以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获得航空与数学博士学位。著名的“卡门 - 钱公式”,就是钱学森在博士研究生阶段提出来的,一直被人们所称赞。范绪箕还对钱学森来到加州理工不久,就加入一个自发搞火箭研究的组织——“自杀俱乐部”的探索热情表示赞赏。在追思会上,范绪箕还拿出当年的珍贵照片让大家传看。照片在大家手中传来递去,加深了师生们对钱学森学长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2009年11月4日,范绪箕在钱学森学长追思会上讲话


2010年10月27日,在上海交大举办的钱学森逝世一周年纪念座谈会上,范绪箕回忆说:“一个科学家在一门学科上做出突出贡献是很多的,但在多个学科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人就不多了。譬如,近代以来的世界航空界,大家公认德国的普朗特教授是第一代宗师,因为他在空气动力学领域提出了附面层理论,这个理论使他成名了。第二代宗师,人们推崇冯·卡门,因为他不仅在空气动力学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而且在固体力学领域也提出了重要理论,这些理论帮助航空界解决了许多难题。第三代宗师,就是钱学森。在加州理工,人们称他是冯·卡门的继承人。1949年冯·卡门退休的时候,加州理工特意把钱学森从麻省理工请回来,并设立了一个喷气推进中心,让他做主任。钱学森没有辜负冯·卡门的期望,不但在流体力学、固体力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超出了应用力学的范围,在物理力学、工程控制论等方面也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

 

2004年1月8日,钱学森之子、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教授看望范绪箕老校长


回国后,钱学森积极倡导和开创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如他在组织建立中国航天科研体系过程中,自己还领导过一个小组进行系统工程研究。是什么原因支持他孜孜不倦地追求科学真理呢?范绪箕说:“主要是因为他热爱科学、热爱我们的国家。国家需要什么,他就在这方面谋求突破。他把爱国精神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了,所以他取得了那么伟大的成就。今天我们纪念他,不仅是怀念他为我国航天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更重要的是学习他那种爱国家、爱科学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激励我们不断前进,为祖国各项事业做出贡献。”



(节选自:《钱学森和他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马德秀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