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视频]钱学森图书馆即将开馆

2011年12月11日


【新闻网编者按】在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钱学森图书馆目前已完成筹建。一批珍贵的文献和实物也将首次公开亮相。

钱学森图书馆坐落在它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外观宛如四块风化的岩石,让人很容易联想到那段在戈壁大漠中的奋斗岁月。在馆内中央位置,一枚留有岁月印记的导弹刺破苍穹,这是钱学森主持设计的我国第一种弹道导弹东二甲,目前仅有两枚珍贵实物。整个建筑设计取“石破天惊”的寓意,象征着“两弹一勋”事业的艰辛与伟大。在图书馆里,收藏着4000多册钱学森捐赠的图书,都是他本人读过的。而且钱老对书十分爱护,即使是几十年前的书保存得也非常好。不但有专业书籍,还涉及文学、艺术、医学、建筑、历史等各个领域。

钱学森图书馆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张凯:既能看到钱老在每一个学科领域里的深度,又能看到他的广度。所有的学科领域他几乎都涉猎过。另外钱老这个人看书非常认真,也非常勤奋,不停地学习,这是他的一个常态的东西。所以我们想通过这些书的展览,让观众能够知道,一个科学家他是怎么成长的。不是靠天才,是靠勤奋。

与藏书一起展出的,还有350多份书信、手稿等珍贵文献,以及100多件实物。钱学森最爱穿的蓝色中山装、多次缝补的扇子、大学时的高分考卷、戴了大半辈子的国产手表,还有这些从美国归来时的船票,一点一滴记录着这位科学家的丰富人生和爱国情怀。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建成后的钱学森图书馆,它应该成为国内外钱学森的文献和实物最完整、最系统、最全面的收藏保管中心。同时,它也是一个钱学森的爱国、奉献、求真、创新精神的宣传展示中心。

据介绍,钱学森图书馆的整理布展工作已经完成,将于12月11号钱学森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向社会开放。

走近钱学森图书馆,在一件件珍贵藏品的背后,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一个个生动细节,展示了人民科学家的品格、情怀。

这个泛黄的信封上,有一个醒目的英文单词“final”,而旁边又有一个意义相反的句子“nothing is final”。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钱学森图书馆建设指挥部总指挥、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吴旦:钱老当年在美国的时候,有一篇研究论文的前后演算,用了大概800多页的稿纸,做完以后他就装到这个信封里面,同时就在信封上面写了final(完结)这个英文单词,意味着这篇文章结束了。但是钱老马上就想到,科学是无止境的,学无止境。所以他马上又在旁边写了nothing is final(凡事皆无止境)。

在钱学森图书馆里,收藏着整整629袋剪报,也是学无止境的真实写照。剪报是钱学森在美国做研究时就养成的习惯,一直保持到晚年。每份剪报都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处和日期,分别放在不同的档案袋里。有的剪报上还写了批注,以便以后查阅参考。

钱学森图书馆工作人员张现民:剪报的跨越年份应该是从七八十年代一直到九十年代末,二十多年。629袋,19000多份剪报。这些剪报都是钱老,自己用剪刀剪下来之后自己粘贴的。好多人都是通过秘书做的,但是钱老不是的。所以这些品质就反映出钱老做事非常严谨、细致的作风。同时,钱老也是比较直率的一个人。例如,这篇文章没什么意义,他就直接直率地在上面写批注:毫无意义。

既有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又有严谨求实的坦荡胸怀。在藏品中,有这样一封信,上面写道:我很感谢您指出我的错误,科学文章的错误必须及时阐明,以免后来的工作者误用不正确的东西而耽误事。这是当时已声明卓著的钱学森写给新疆农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的回信。

钱学森图书馆建设指挥部总指挥、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吴旦:在这里我们还有一封信和一篇论文。这是60年代钱老发表一篇文章以后,新疆农学院有个青年教师就给钱老写了一封信,提出这篇文章中间有两个错误。钱老看了以后,就给这位青年教师回了一封信说:“您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我确实把计算的边界条件,有静止和静止的边界条件搞错了。讲得很对。当然另外一个问题,是你的理解有错误。”

面对年轻人的直率纠正,虽然不是全部正确,但钱学森也愉快接受了。而且主动提议帮助他公开发表。

钱学森图书馆建设指挥部总指挥、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吴旦:钱学森建议说:“您能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非常之好,希望您写一个几百字的文章,发表到力学杂志上。”这本力学杂志,是钱老自己担任主编的杂志。他说这样可以帮助大家。正因为有我们这样一位长辈,这样一位学术权威,他并不在乎个人的面子,而是更看重学术的严肃性,那我们这个科学界,才会走上一个正常发展的道路。

《央视新闻·新闻直播间》:钱学森图书馆即将开馆

原文链接: http://news.sjtu.edu.cn/info/news/content/1098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