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钱学森问道:“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它与李约瑟难题一脉相承,都是对中国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关怀。
这一问,在全国教育界振聋发聩,引起了教育界人士对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思考。
众所周知,教育一直是钱学森十分重视和关心的领域。可喜的是,从2005年至今,国内不少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界人士为回应“钱学森之问”,在各自的教育领域进行改革探索,寻求人才培养的新方法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今年,适逢钱学森诞辰105周年。乘此东风,全国二十余所院校汇集上海,参与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承办的全国“钱学森”班创新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就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展开研讨。
全国多所学校积极探索回应钱学森之问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吴旦说,“钱老这一生,一直认为教育很重要,他曾讲过影响他人生发展的17位有影响力的老师。钱老晚年也特别关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也就是众所周知的“钱学森之问”。如何从体制、机制和理念上不断改革创新,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土壤,这是我们全社会长期关心的共同话题,也是我们教育界一直在寻求解决的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教授指出,2005年5月,北京海淀实验中学第一个挂牌成立“钱学森班”,标志着基础教育界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起点,至今已有11年。
说起“钱学森班”在国内的先后成立,钱永刚很是感慨,“一个月前,浙江省天台中学在校庆之际,正式挂牌成立‘钱学森班’。当天台中学校长高高举起‘钱学森班’的匾牌时,体育馆内2600多名学生齐声呐喊,令我深受感动。”至此,全国已经有22所大中小学各级教育机构,创立了以钱学森名字命名的创新实验班。
吴旦说,这些“钱学森班”都秉持着开放的理念,让学生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参与其中的学生、教师都应该以两个驱动为起点,一个叫好奇心驱动,是指单纯的喜欢,还有一个是使命感驱动。”他指出,现在各个创新学校,还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利用周边资源进行科技创新活动,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基础。
不拘一格降人才各校开辟探索人才培养的“实验田”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朱克勤介绍了清华大学利用钱学森的系统科学思想在培养创新人才上的探索。作为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六个创新实验班之一,清华大学的“钱学森力学班”成立于2009年,每年面向全国招收30人。每逢新生入学季,“钱学森力学班”就开始选拔“好苗子”。朱克勤介绍,通常各地“状元”、省高考前十名、全国各类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获得者都被列入选拔对象。
学生考入“钱班”后,前5个学期学习基础知识,后3个学期以研究为主导进行专业教育。“钱班”学生由全校8个工科院系联合培养,采取动态流动机制,不定期进行考核。“在这里,我们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空间”,朱克勤说,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增加自由探索空间,学校设立了荣誉学委,精心选择了18门核心课程进行传授,更采取“因材施教”政策,设立课程免修制度。
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成为全国首批17所高校国家教育改革试点学院后,便开始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探索———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班”成立。
上海交大机动学院党委副书记顾希垚介绍说,在上海交通大学成立“钱学森班”也有扎实的基础。一方面,机动学院工程学科和动力能源学科在学科建设上属于全国领军地位,具备培养工科人才的专业基础;此外,学生来源也都在各省高考前十名之内,具有良好的学生基础。2013年首届“钱学森班”学生平均分达到87.8分,这是迄今为止机动学院历史最好成绩。
顾希垚介绍说,交大“钱学森班”采取研究金字塔式的培养方式,学生在广泛的基础知识基础上,还进入实验室进行实践探究,并参与项目竞赛。学习过程中,学生和导师采取双选制度。随着进程推进,学生如果改变了兴趣方向,可适当提出更换导师。
值得一提的是,“钱学森班”学生上课采用项目式管理模式,学生除了参加考试,还要参加课程设计。“课堂上是互动、研讨式的教学,结合过程化的管理,不再是一考定终身。”顾希垚说。
眼下,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班”对接两个专业,一个是机械工程、一个是能源与动力工程。在学校支持下,数学、现代物理、线性代数等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教学,都由全校最好的教学名师担纲。从青年海归、长江学者,到中科院院士、学校副校长,在交大“钱学森班”的讲台上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拔尖人才培养办公室副主任杨森介绍说,该校自2007年开始创办“钱学森班”。西安交大秉承钱学森教育思想中的科学与技术相结合,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微观认识与宏观认识相结合的思想观,破格选拔、因材施教、发掘潜能、注重创新,培养和造就了基础知识宽厚、科学创新能力与综合人文素质俱佳的拔尖创新人才。
不仅是在高等教育领域,教育者们在创新人才培养上迈出探索步伐。在基础教育领域,教育者们也积极探索回应“钱学森之问”。正如西安高新一中校长王淑芳所说,“给培养拔尖人才打基础,怎么样为高等院校输送更加优秀的学生,这是我们的任务和担当。”2012年,西安高新一中高中创办实验班,2014年正式挂牌更名为“钱学森实验班”。
王淑芳介绍说,高新一中“钱学森班”创新性地采取“一体两翼”的办学思路。“一体”就是以高中课程为主体,为高、精、尖人才夯实基础。“两翼”,一是开设国际课程,拓展学生国际视野;二是加强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形象思维。
她举例说,高新一中会把学生教育和国家发展结合起来,让学生走出国门,拥有全球化视野。在高新一中,每个年级每周都有一节英语口语和听力课程,提升学生英语能力。“要知道,陕西省高考已经取消了听力考试,许多老师一开始不解,为什么在高考不考的情况下还设置口语课。”王淑芳说,这就是坚持以学生核心素质培养为前提,通过听力课程把世界发展的动态信息传递给学生们。
传承钱老精神实验班人才培养更重综合素质
在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首先要明确的是对于科学的热忱和对于学问的追求。朱克勤说,这里的教师在讲课时,也不时地会将钱老的精神贯穿其中。例如讲到力学知识时,会从历史的角度讲讲力学学科是如何在牛顿时代诞生的。所谓“温故而知新”,只有知道了过去的历史,才能了解未来的路该如何走下去。
随着“钱班”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探索,朱克勤愈发感到,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小学、中学、大学有机结合形成合力,不能各自闭门造车。清华大学目前已与人大附中、上海中学等10所全国重点高中达成默契,探索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开辟除了高考之外的渠道,不完全考虑学习成绩,为具有科学创新潜力的学生提供舞台。”
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班”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年钱老诞辰之日,全班同学都要来到钱学森图书馆参观,再次学习钱老精神。
平日的校园生活里,上海交大“钱学森班”的学生在专业学习和科研之外,同样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全班同学身体力行加入到学生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工作中。另外,班级里具备文体特长的同学,也一直活跃在运动会、文艺演出等各类舞台上。“钱班不仅仅是为读书,也是为全人格的培养。”顾希垚说。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钱学森空间科学实验班”2014年正式挂牌成立。除了在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人才创新模式,该校的“钱学森实验班”特别强调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人文素养、身心素质等的全面人才培养体系。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李小平教授介绍说,“钱学森班”采取与航天研究所联合培养方式,设立航天专家面对面系列讲座和相关课程。当面对航天工程师时,他们的个人魅力对于学生的引领激励作用十分明显。“我们特别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通过课内外活动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艺术素养。”李小平说。
“小荷已露尖尖角”创新人才培养效果初显
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的第一届本科生已经毕业,目前全部在国内外一流高校攻读博士。虽然尚未走出校园,但他们在科技上的潜力已不容小觑。这一届学生在参与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时,与几万名优秀大学生同台竞技。全国有36人获得一等奖,清华“钱学森力学班”包揽其中8个席位。
朱克勤很骄傲地介绍说,“钱班”学生们通过科研创新项目制造出的卫星模拟悬浮平台,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加拿大约克大学甚至跑到中国来跟他们订货,学生们则将得到的收入捐赠给了母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钱学森空间科学实验班”首届毕业学生全部被保送到科研院所继续深造,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李小平教授说,许多学生的学术论文都被国际会议收录,积累了深厚的学术积淀。一名“钱学森班”大一学生在中俄小卫星大赛上获得二等奖,李小平介绍说,“这是一个全英文的国际比赛,不少航天院所的博士生都参与其中。我们的学生在国际舞台上仍然能自信地与他们同台竞技并获得成绩,是对我们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肯定。”
西安高新一中校长王淑芳非常感慨———自从学校开始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看得到的成果有很多。近年来,该校高考成绩不断提升。2016年高考中,陕西省全省理科文科前十名中,高新一中包揽了其中8个名额。全校有70人考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168名同学考入了世界排名前百的国外名校深造。
11月30日,西安高新一中郑方一同学在教育部举办的首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比赛中获得总冠军。因为经常参与社会实践,高中生们关注到了身边的生活。2016年两会期间,西安高新一中6名高中生经过大量的实践调研、采访当地妇产科医生后,撰写了《关于加强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的提案》。
杨森说,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班”短短7年来培养毕业的大部分学生,目前都还在世界一流高校中继续深造。但他坚信,通过这种创新模式的深造,再过十年、二十年,一定能培育出更多出类拔萃的拔尖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校外教育平台升入“2.0版”
虽然“年轻”,但钱学森图书馆在创新人才培养上也做了不少努力。截至2016年11月底,钱馆年平均进馆人数达16.5万人次,累计为进馆观众提供免费讲解7000余场,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1500余场次。
自2011年开馆以来,钱馆始终致力于宣传和弘扬钱学森事迹与精神,组织开展各类专题展览、特色主题教育活动,培养社会大众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让人们深入理解科学和科学家对于社会的价值。先后推出了“圆梦九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壮丽航程”、“伟大寓于平凡之中—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精神风采”、“变不毛之地为沃土—纪念钱学森第六次产业革命理论发表30周年”,“科学先锋和平卫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钱学森”,“思源·飞天—逐梦苍穹的交大人”等原创专题展览。
5年来,钱学森图书馆围绕各类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动,不少活动已经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例如,针对小学生等低龄儿童推出“夺宝奇兵”自助导览活动、组建“星际兵团”家庭粉丝团、开展“钱馆好童声———童声版讲解词”招募活动等。品牌活动“航天动手做———公益课堂”已经持续举办3年,开设课程134项、连续举办500余场,约有万余儿童亲身参与,已成为全市青少年社会教育项目的样板;针对中学生,开展高中生社会实践活动、“最美青少年文博志愿者”大赛、策划“钱学森在1955”———阅读、讲座、观影、微课题系列活动,使他们在交互活动中自主深化对知识学习、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的认识;针对大学生,将中国远洋航天测量船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纳入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开展“重走学森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通过组织新生入学及毕业生远航教育、志愿服务等,引导他们坚定知识报国的理想信念。
特别是2016年暑期,经过长达数月时间的精心调研,钱学森图书馆面向全市周边各中小学发布了《钱学森图书馆大中小博物馆课程开发计划课题申报指南》,旨在围绕学校教育主课堂与博物馆教育第二课堂间的横向贯通,深入挖掘和充分运用钱学森图书馆展厅及馆藏资源,紧密结合,开发基于钱学森图书馆教育资源的小学、初中及高中博物馆课程。
其实,开发课堂外的课程和活动,对于钱馆而言并不陌生。自2014年起,徐汇区教育局与钱馆联合组织开展了“以走进钱学森图书馆为样本,推进大中小德育体系衔接”课题研究,通过馆校合作推进学校学科建设,联手交大附小、汇师小学、世界外国语中学、零陵中学等校的教师设计研发了近10门与学校教育紧密贴合的博物馆课程,获得了良好成效。基于此,2016年“钱学森图书馆大中小博物馆课程开发计划”应运而生,重点结合本市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学科教材知识点,打造带有钱学森图书馆深刻烙印的特色博物馆课程。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党总支副书记高延坤说,目前,钱馆还与上海科学创新教育研发中心合作,在钱学森图书馆地下一层规划建设青少年创新实践基地,在未来开发更多的课程内容,举办各类科普、科学、科创、科研活动。双方共同携手,打造钱馆校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的2.0版本。
【全国“钱学森班”名单】
1.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
2.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班”
3.西安交通大学“工科试验班(钱学森班)”
4.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钱学森创新拓展班”
5.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钱学森空间科学实验班”
6.甘肃农业大学“钱学森沙产业奖学金班”
7.河西学院“钱学森沙产业奖学金班”
8.武汉生物工程学院“钱学森实验班”
9.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钱学森班”
10.北京一零一中学“钱学森理科实验班”
11.北京市第十二中学“钱学森航天实验班”
12.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钱学森班”
13.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钱学森班”
14.河北唐山一中“钱学森班”
15.西安高新第一中学“钱学森实验班”
16.西安高新一中初中“钱学森实验班”
17.重庆市第一中学“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实践班”
18.浙江省开化中学“钱学森班”
19.浙江省天台中学“钱学森班”
20.西安高新一小“钱学森实验班”
21.杭州市时代小学“钱学森班”
22.南京市三牌楼小学“钱学森班”
原文链接:http://wenhui.news365.com.cn/html/2016-12/13/content_503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