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馆举行馆校结合博物馆课程之美术课“礼物设计”

2017年01月22日

编者按:2016年暑期,钱学森图书馆面向全市周边各中小学首次推出了《钱学森图书馆大中小博物馆课程开发计划》,招募十余名中小学一线骨干教师,旨在围绕学校教育主课堂与博物馆教育第二课堂间的横向贯通,深入挖掘和充分运用钱学森图书馆展厅及馆藏资源,紧密结合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学科教材知识点,开发基于钱学森图书馆教育资源的小学、初中及高中博物馆课程。2017年1月,基于该计划的首堂“博物馆礼品设计美术课”在钱学森图书馆授课,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的30位小朋友们在潘捷老师的带领下,在博物馆里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美术课。



火箭、导弹、卫星和归国轮船……各种关于钱学森图书馆的元素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被融入了创意设计之中……你能想到这些琳琅满目,又与钱馆主题紧密结合的博物馆礼品设计,都出自一群三年级的小设计师之手吗?1月17日,一堂生动有趣的美术课在钱学森图书馆二楼多功能厅火热开讲。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的30位小朋友们在潘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博物馆里上课啦!





要在博物馆里上一堂美术课,还要在课上为博物馆设计文创礼品,其中的功夫可不简单。潘老师在一个月前就开始在学校课堂上向同学们介绍钱学森爷爷和钱学森图书馆的情况。小朋友们还提前一天组团来到了钱学森图书馆,在讲解员姐姐的带领下,参观了钱馆的展厅,了解钱爷爷为祖国所做的伟大贡献和他励志的成长故事。



这是一节以“礼品设计”为主题的博物馆美术课。小朋友们摇身变为小小设计师,来为钱学森图书馆设计创意纪念品。要给博物馆设计纪念品,就要了解博物馆会有哪些种类纪念产品。让我们来看一看!



在老师和学习任务单的指引下,小朋友们了解了博物馆的纪念品必须要兼具实用性、装饰性、美观性和创意性的特点。

随后,就是小设计师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啦!纸艺组的小设计师们为钱馆设计了创意冰箱贴、钥匙圈、立体小模型还有纸质马克杯。泥塑组的小设计师们为钱馆设计了彩泥U盘和笔套。绘画组的小设计师们为钱馆设计了主题青花瓷盘、杯垫和明信片。





课程最后,小设计师们还要当一回评审,选出自己最喜欢的钱学森图书馆创意纪念品。



一堂博物馆里的美术课到这里就圆满结束啦!时间好短,意犹未尽。感谢交大附小的小设计师们和潘老师给钱馆留下了这么精彩的创意设计作品,每一样都这么富有创意和想象力。



除美术课外,钱馆首批博物馆课程还涵盖语文、数学、音乐、自然、信息科技等学科。这些课程,也将成为钱学森图书馆探索博物馆非正规教育与学校正规教育间互动融合馆校合作模式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未来,钱学森图书馆也将继续致力于博物馆与学校课堂馆校合作模式的探索。馆校结合博物馆教育,我们一直在路上!



附:

“馆校结合”课程的尝试——博物馆,美术教育的第二课堂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 潘捷


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宣布每年的5月18日为国际博物馆日,并确定不同的活动主题,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从此以后,全球各地越来越多的学生们走进了这个重要的场所进行学习实践活动,获得了各种体验。博物馆真正成为孩子们的另一个重要课堂,而不只是在春、秋游时走马观花的活动。

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的校园内坐落着一座漂亮的新建筑“钱学森图书馆”。2017年1月一群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在我的带领下走出了校园,走进了钱学森图书馆。我们先进行了参观活动,了解博物馆的功能、来历,直观了解场馆中的图案元素,然后我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礼品设计》为主题的美术教学展示课。把原汁原味、生动有趣的美术课搬到了博物馆。在课堂上我向同学们介绍钱学森爷爷和钱学森图书馆的情况。在学习任务单的指引下,同学们先参观了礼品部了解博物馆有哪些种类纪念产品,再欣赏中外各类礼品图片和实物,了解礼品和博物馆的关系。知道伴手礼的概念,掌握了博物馆的纪念品必须要兼具实用性、装饰性、美观性和创意性的特点。利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小朋友们摇身变为小小设计师,开始大显身手。小朋友的想象力无穷,脑洞大开,火箭、导弹、飞机、卫星和归国轮船……各种关于钱学森图书馆的元素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被融入了创意设计之中。纸艺组的小设计师们为钱馆设计了创意冰箱贴、钥匙圈、立体小模型还有纸质马克杯。泥塑组的小设计师们为钱馆设计了彩泥U盘、电筒和笔套。绘画组的小设计师们为钱馆设计了主题青花瓷盘、杯垫和明信片。这些琳琅满目,又与钱学森图书馆主题紧密结合的博物馆礼品设计,全部都出自一群三年级的小设计师之手,她们为钱学森图书馆设计了许多富有创意的的文创礼品。课程最后,小设计师们还要当一回评审,选出自己最喜欢的钱学森图书馆创意纪念品。将近1个小时时间,小朋友都觉得时间好短,意犹未尽。一堂博物馆里的美术课就圆满结束啦!


钱学森图书馆开馆5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展中小学校外教育实践活动的素拓课程研究。 2016年钱学森图书馆首批推出“馆校”全面融合课程,进一步探索博物馆的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旨在围绕学校教育主课堂与博物馆教育第二课堂间的横向贯通,深入挖掘和充分运用钱学森图书馆展厅及馆藏资源,紧密结合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学科教材知识点,开发基于钱学森图书馆教育资源的小学、初中及高中博物馆课程。钱学森图书馆于2016年暑期面向全市周边各中小学发布了《钱学森图书馆大中小博物馆课程开发计划课题申报》。我拿到通知后亲自去图书馆探访了解,拟定课题,尝试课题的申报。结果《礼品设计》课题被选中,我有幸加入了这个团队,和来自全市近十所中小学的十余位一线教师,走进钱学森图书馆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庄瑜博士为我们度身打造的《高校博物馆的学科教育功能》专题讲座。博物馆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为我们老师开设了两轮针对性培训讲座。


我们还利用周末时间齐聚钱馆,开展“博物馆课程建设项目”教师工作坊的活动。工作坊由华东师范大学庄瑜博士主持,庄博士和我们老师们分享了融入学科教学的博物馆课程设计过程中的逻辑和注意事项。我们针对各自的课程设计展开了热烈深入的讨论交流。通过课程设计工作坊、案例分享、交流等活动环节,共同探讨如何结合钱馆的展陈资源设计开发一堂真正的“馆校结合”课程,进一步打磨自己的博物馆课程设计。通过这样一次面对面课程设计构想交流和现场教学经验分享开放互动形式,在专家的引领下共同研讨交流、碰撞思维火花,参与此次工作坊,我们不仅对如何充分运用钱学森图书馆的场馆资源上好一堂博物馆课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更精准的把握,更对各自的博物馆课程设计有了新的想法和思考。


在国外参观博物馆时,经常会遇到老师带着小朋友在场馆就地而坐,开展各类与博物馆相关的互动活动。除了羡慕还是羡慕,心想啥时候我们学生也有这样好的机会走出校园,走进博物馆去上课。但机会真正来到面前的时候,我又犯难了,要在博物馆里上好一堂美术设计课,要三年级小学生在课上为博物馆设计文创礼品,难度还是挺大的,无论对我还是对学生都是一种挑战。课前,我寻找了大量的国内外礼品资料,充分的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课程的设计必须要考虑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点出发,易于学生操作的知识范围。最终我找到切入点,从现有教材出发,我罗列了一年级到三年级所有学过的美术知识点,比如:一年级《飞向月球》、二年级《我的直升飞机》对应“冰箱贴、钥匙圈”设计。二年级《器皿上的花边》,对应 “青花瓷盘”设计。《画邮票》,对应“明信片”设计。《杯子的新衣服》对应“马克杯”设计。三年级《叠罗汉》,对应“立体模型”设计。《五彩的底色》对应“杯垫”设计。再比如每个学期都有泥工练习,对应“笔套、U盘、电筒”设计等等。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的创意构思不断涌现,设计思路一下子打开。设计的品种越来越多,造型越来越丰富。我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三年级组开展了《礼品设计》的课程。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礼品设计活动,孩子们学以致用,利用不同材料稍加装饰改变就能变成新的创意作品。我不断挖掘学生的创意潜能,学生有了新的学习体验,积极性高涨,对礼品设计产生浓厚的兴趣,创作设计出许多丰富多彩的创意礼品。最终我带领了30位同学和整个年级同学们的优秀设计作品一起来到博物馆做展示活动。30位同学们还提前一天组团来到了钱学森图书馆,在讲解员姐姐的带领下,参观了钱馆的展厅,了解钱爷爷为祖国所做的伟大贡献和他励志的成长故事。在学校领导和同事以及钱图的工作人员的支持配合协助下,我顺利的开展了这次展示活动。


同学们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互相取长补短,提升了文化内涵,懂得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学生会更加主动积极关注生活中美的事物,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知道了美术活动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进行,提升自己价值。学生体验到礼品设计的乐趣,获得了成功的喜悦。通过学习探索了解,同学们清楚的知道欧美发达国家的著名博物馆在开发艺术衍生品方面已相当成熟,相比之下,中国博物馆各类文创产品还处在发展中,需要提升,需要更多元化开发。只有学好美术知识,长大后才能做出一份贡献,让文化真正进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通过这次博物馆与学校课堂馆校合作的课程活动,我也体会深刻,各方面得到了锻炼。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将继续围绕本校育人目标,从“思源致远”文化内涵入手,以“智慧课堂”为方向,注重美术学习基础素养,规范美术课程教学,不断提高课程实施质量,促进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发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素养,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未来,我也将继续努力致力于馆校结合博物馆教育的模式探索,我一直在努力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