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图书馆2016年度总结

2017年01月20日


2016年,是钱馆建成开放的第五年,也是落实《钱学森图书馆2016-2021年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第一年。全馆上下齐心协力,紧紧围绕“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人物纪念馆”的发展目标,完成了“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基本陈列提升改造,推出“思源 飞天——逐梦苍穹的交大人”校庆专题展览,策划开展了纪念中国航天60周年系列活动,组织了全国20余家大中小学参加的“钱学森班”创新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与国际博协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进馆参观人数再创新高,截止10月闭馆改造前已接近17万人次。张现民获得学校首届唐立新优秀学者奖,戚建鸿获得学校优秀党员称号,高延坤获得学校“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郭娅获得学校“2016年优质服务”,《钱学森年谱》获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钱馆党总支获得学校先进党组织称号。钱馆第三次获得学校年度考核优秀、“精神文明单位”称号,并入选上海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红色基地,荣获“2015年度全国科普优秀信息化基地”、“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2015年度先进集体”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一、围绕重要节点和学校中心工作发挥作用,主动服务大局。

为配合做好我校120周年校庆工作,钱馆于校庆前推出“思源 飞天——逐梦苍穹的交大人”专题展览,并与交大思源实业有限公司等合作举办“源头•活水”校庆书画展,配合媒体与设计学院举行徐庆华校庆巨幅狂草现场创作暨捐赠仪式。在校庆期间,发放校庆纪念版门票,举办校庆主题造型表演、“航天动手做”校友亲子专场、校庆版讲解导览等,营造校庆氛围,积极做好校友返校接待工作。2016年是钱老诞辰105周年,也是中国航天成立60周年。我馆与上海航天研究院合作举行纪念首个“中国航天日”暨“钱学森与上海航天”专题座谈会,推出“钱学森与上海航天”专题展览;策划了钱学森主题大型音舞诗画剧等活动;举办由23家大中小学参加的全国“钱学森班”创新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钱永刚馆长、张凯执行馆长还先后应邀到井冈山干部学院、清华大学、航天基地文昌等地做“钱学森与中国航天”主题报告会。

二、基本陈列提升改造完成,实现钱学森主题展览更新升级。

为迎接钱学森诞辰105周年和开馆5周年,进一步完善参观环境,优化陈展内容,改进陈展形式,在多次专题会议研讨、多方征求意见、反复勘察现场、系统地挖掘和梳理藏品的基础上,钱馆于10月15日至12月5日期间闭馆,对基本陈展局部展区进行了改造。包括在尾厅增加了“钱学森语录”、生平大事年表、代表性图片、“钱学森星”等内容;在第二展厅补充了彭德雷航天著述奖、多份钱老手稿等新内容和实物展品,调整了各单元顺序,拆除了原展面,重新布展,理顺展线。此外,对其他展区也进行了局部调整,增加展出两个轨控发动机以及钱老回国时用过的旅行箱等实物展品。整个改造面积近1000平方米,占全部展区面积近30%,大大提升了展览的可看性和完整性,实现了钱学森主题展览更新升级。

三、对外开放运行平稳有序,进馆参观人次再创新高。

在基本陈展基础之上,馆内还先后举办“归途——春运十年”、五城纪、红岩主题展等系列展览,丰富的展览,完善的设施,优质的服务,吸引大批观众进馆参观,截止10月15日闭馆改造前进馆参观人次达16.5万,接近2015年全年参观人次17万,与去年同比增长23%。接待浦干院、解放军927部队、中国商飞、浙江平湖中学等机关、企事业单位参观753批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等领导,以及国际博协、伦敦科学博物馆等海外来宾先后到馆参观。钱馆的社会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其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也得到进一步凸显。

四、精心组织各类社教活动,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增强。

承接上海市教委主办的2016(第六届)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来自30多个国家的100多名青少年科技爱好者欢聚钱馆,展示科技作品,交流创新思维,共话未来科技发展。与徐汇区联合举办全国科普日徐汇区主会场活动,观众在钱馆现场就能体验到前沿科技产品,让科技走进寻常百姓。结合钱馆的展览内容与藏品,与华师大、市三女中、汇师小学、交大附小等学校合作推进“大中小学博物馆课程开发计划”。持续开展航天动手做、学森讲坛、夺宝奇兵、城市定向赛等品牌社会教育活动。全年250余名志愿者在馆内参与公益服务,与交大附中、南阳模范中学、上海市四中等多所学校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全年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近200场次,相关报道近190篇,多项活动登上《中国科学报》《新民晚报》等媒体头版,微信公众号访问量274万次,微博平台点击查看达90余万次。

五、加大藏品征集力度,馆藏资源取得明显突破。

2016年共征集物品117件/套,其中实物类15件,文献类71份,照片类31张。在实物征集方面取得了明显突破,接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捐赠的神舟飞船返回舱减速伞组件和主伞组件,第八研究院802所捐赠的两件导弹天线罩,征集到钱学森在美国期间被移民局扣押的行李包两件、钱学森使用的放大镜等珍贵藏品,增加了实物类馆藏数量,为基本陈列改造提供了丰富的展品。完成二批次藏品的鉴定工作,共鉴定90件(套),入藏藏品包括钱学森幼年、童年,在美国国防部工作期间的珍贵照片等。制定了《钱馆藏品整理与出版工作方案(2016-2021)》《关于开展藏品研究申报的工作方案》,修订了《钱馆藏品内部控制规范——操作手册》《钱馆业务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完善了藏品管理制度。

六、《钱学森研究》编辑出版,一系列研究课题稳步推进。

《钱学森研究》)(半年刊)编辑出版,并被收录到中国知网数据库,扩大了钱学森研究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钱学森手稿整理与研究(1955—2009)》经过三年多的时间,于2016年10月提交有关部门审查。该课题成果于7月在北京召开的课题结项专家咨询会上受到肯定和高度认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般课题《钱学森回国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1950—1955)》成果也已于7月提交有关部门审查。张凯执行馆长负责的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上海高校博物馆功能定位与发展对策研究》课题提交结题,张现民获上海交通大学首届唐立新优秀学者奖,《钱学森年谱》获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七、打开与国际博协合作大门,对外交流由点及面。

首开我国高校博物馆界之先河,与国际博协大学博物馆与藏品委员会建立官方关系。1月份邀请该委员会主席、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副校长Hugues•Dreyssé教授,澳大利亚大学博物馆与藏品委员会主席Andrew•Simpson博士到访我馆,并为沪上高校博物馆同行作两场主题报告会,介绍欧美大学博物馆建设经验。双方还就未来在钱馆建立国际博协大学专委会中国代表处、合作开展大学博物馆专业培训、译介国外优秀博物馆著作等达成意向。10月份我馆组队先后参访俄罗斯航天博物馆、俄罗斯科学院档案馆、“俄罗斯航天之父”谢尔盖•科罗廖夫故居等场馆,就合作办展以及钱学森档案资料征集工作进行交流,并初定2017年9月在俄罗斯联合推出钱学森专题展览。此外,英国伦敦科学博物馆战略与国际事务总监Helen Jones一行慕名来馆,宾我双方建立联系,并形成合作意愿。

八、着力构建运营支撑体系,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以互动体验为核心的科普基地进入前期设计和报批阶段,该基地由上海市有关部门投资,位于钱馆下沉式广场,是集Fablab、青少年科学探索空间、科普比赛基地等为主要功能的青少年创新实践平台,将成为钱馆新的展示窗口。此外,完成对钱馆资料厅的改造,使其成为具备临展功能和演讲、会议、活动功能的多功能厅,为观众进馆参观、参与、体验提供更加专业的设施。为提升安全管理条件,增强技防能力,正式启动安防改造二期工程,并已完成改造方案制定以及专家论证程序。针对维保五年到期的实际情况,先后与多家服务商进行联系、谈判,基本建立起包括空调、电梯、暖通、恒温恒湿、给排水、智能化、通讯、消防、高位保洁等服务范围在内的全方位维保体系,为钱馆的安全、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九、持续推进人才培养计划,文博队伍建设效果显现。

加强班子配备,完成中层干部调整,向学校输送3名干部,引入两名专业骨干,新进2名员工,先后选送8人次参加学校第13期中青班、第6期机关干部培训班、基层党务人员培训班以及博物馆藏品管理培训班、国际博协培训中心2016年春季培训班、第七期博物馆新入职员工培训班、2016文博法律人员培训班等培训、学习。针对全体馆员,着力薄弱环节,先后邀请中国科技馆、上海科技馆、华师大教育专家到馆开展主题讲座,努力提升社会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同时,结合学校人事改革方案,启动人员分类发展改革,努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环境和制度体系。经过近五年的持续推进,已经形成了具备一定水准、层次合理、后劲十足的交大文博方阵,基本能够满足业务需要,并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十、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团队氛围风清气正。

结合“两学一做”、“三会一课”,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党费补缴等工作,不断健全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先后组织“优秀共产党人的典范——钱学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学习传达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吴尔愉与党员谈党性与个人修养等学习报告会,以及赴中共四大纪念馆、文昌火箭发射基地等实地交流、学习活动。在廉政以及作风建设方面,认真执行“三重一大”制度,严格落实财务以及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班子成员及骨干不定期开展座谈会、交流会,就展览选题、服务管理、人员分类改革及专业化发展等征求意见和建议,作为开展工作、推进综合改革的参考和依据。此外,还依托工会,建设“教工小家”,开展文体比赛、插花培训、健康咨询、育儿讲座等10余次群众性活动,组织寒暑假慰问,开展帮困活动,全馆人员连续几年捐款,专项资助云南一名贫困女生,由中学一直资助到大学。通过制度建设,骨干作用凸显以及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全馆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和干事创业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