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眼中的“专业化的博物馆及其职业道德准则”

2018年04月10日


摘要:博物馆是一门专业。它不是简单的遗产收藏机构,不是纯粹的科研机构,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公众文化机构。当今时代的博物馆,正在众多领域经历变革,诸如收藏管理和政策、财政资源、与公众和社区关系等等。这些对内对外关系的调整,需要的不仅是往往滞后于实践的法律法规,更需要作为共有价值观、精神自律工具的职业道德准则。


讲座现场 国际博协副主席安来顺主席:专业化的博物馆及其职业道德准则


4月11日-20日,由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国际博协大学博物馆与藏品委员会、上海市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主办的2018高校博物馆国际培训班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正式举行。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博士主席,受邀于钱学森图书馆,为广大师生进行了一场以博物馆专业化及职业道德准则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上海钱学森图书馆执行馆长张凯主持,现场师生还通过互动提问与安博士来顺主席进行了更为深入地沟通和交流。

讲座中,安来顺主席从一个深远的视角,深度剖析了博物馆专业化的四个重要议题,即博物馆作为一门专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博物馆职业道德问题变得愈发重要、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的特征,以及国际博协职业道德标准:作为博物馆机构和从业者的最低标准四大方面,以期探索今天博物馆发展中的共有价值观及职业道德准则。


讲座现场


一、博物馆作为一门专业

安主席首先回顾讲述了博物馆专业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他指出,博物馆专业化的进程大概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在博物馆成为一门专业之前,它是作为其他机构的辅用或者其他机构的一部分来建设的。就像今天的大学博物馆,其本身就是大学研究所的一部分,这个阶段的博物馆并不是具有自身专业特性的机构,是作为科研机构的一种辅用而存在的。

到了在大约19世纪70年代、80年代,博物馆逐渐意识到应该自己应当成为具有更强社会功能的机构,而原有的博物馆学科体系并不能完全满足这种诉求像其他的机构一样,具有社会公共的功能。博物馆此时开始在当探索一条新路,同时满足其并行的两大功能,一个是内部的、封闭的功能,即研究、收藏、保存,一个是向社会开放的功能。这个时间经历大概经历了四五十年的时间,博物馆在不断反思,最后博物馆和社会达成了一种基本的共识,就是博物馆是具有重要的社会职能的机构,而不仅仅是属于某一个学科、某一个学术界。博物馆开始考虑向社会开放的需求,而不仅仅是学术机构的辅用。


二、职业道德问题变得愈发重要

目前业界所普遍引用的博物馆定义,是由今天ICOM国际博协(ICOM)做出的:对博物馆的定义是“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这个定义形成于是1974年形成的,虽然后来历经多次七次修改。,但是不管怎么定义博物馆,博物馆作为一个非营利机构,它把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作为它的根本宗旨这一条始终没有发生变化。 

到80年代以后,博物馆无论理念还是实践都进入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博物馆对“人”的更多关注。实现了从以物为核心向以人为核心转移。博物馆力图扮演“桥梁”的角色,这个阶段的博物馆实际发挥着桥梁的作用,是遗产和人之间的桥梁,是过去和今天的桥梁。进入21世纪以来而今天,博物馆的作用变得又更加多元、更加复合。安来顺主席将其概括为四个功能:首先,博物馆是传统文化的“记忆库”。我们的物质文化、社会政治文化、健康文化、审美文化都需要载体,而在所有的载体当中,最直接的载体就是博物馆;其次,博物馆是成为多元多样文化的“粘合剂”。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主流文化、非主流文化、城市化……这些全球性的不同价值取向、不同的文化形态的内容交织在一起,亟待文化之间的沟通。社会上的有很多机构应该做这个事情,博物馆就是其中之一;第三,博物馆还是成为文化创新的“助推器”,成为国家和民族良心的代表者。他还专门安主席提到上午参观钱学森图书馆展览的感受体验,“我们的博物馆实际上是在通过这样的收藏和展示展览、收藏,构建成一个新的知识,而这些新的知识再引发观众的思考,助推新的创造我们的思考,成为文化创新的“助推器”;最后,安来顺和大家重温了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给深圳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贺信中的论断,博物馆以其独特的立场,代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良心。该论断将今天博物馆的社会角色聚焦于安来顺主席在这一部分总结道:“今天的博物馆有四个关键词:记录、保存、见证、参与”。


安来顺主席现场分享


三、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的特征

这里,安来顺主席首先解读提出了博物馆职业道德的基本概念:即博物馆职业道德对公众利益所承担的义务,不仅包括博物馆对保持博物馆良好运行的承诺,而且包括对公众利益的认同,以及以公共利益为基础所养成的行为,并最终逐渐演化成公众对博物馆的高度信任。他进一步提到,安主席认为职业道德是用来指导博物馆及其从业者的价值观念的,是对博物馆“可做、不可做”、“该做、不该做”的自制规律,是建立在共认价值观基础上,博物馆及其从业者所做的自由和自觉的选择,是一种自我约束的工具。当然,博物馆职业道德既不与生俱来,也不会一蹴而就的,而是博物馆职业发展成熟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在回应社会期待、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中不断进步、调整和修正,所以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有关博物馆职业道德最早准则出现在1972年,而今天有关博物馆职业道德发展的取向,正在从内向性/封闭性的博物馆内部主体关系和博物馆活动的关注,到外向性/开放性社会责任的关注。这是一个新的趋势。博物馆目前有关职业道德的修改多都与博物馆的外部关系管理,与开放的博物馆社会责任之间有密切的关联。

关于那么,博物馆的职业道德准则在我们博物馆的运行当中的有哪些作用呢?安来顺提示了主席在此指出了三个考察角度:大作用,其一是如何,它可以约定博物馆在各个方面的独特立场,以及如何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其二是,如何弥补博物馆相关法律工具的滞后性;三是。其三,如何帮助博物馆在“利益博弈”中做出正确的判断。为此他与大家分享了来自国内外不同博物馆的案例,讲讨论引向具体操作层面安主席此处还例举国际上荷兰皇家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以及台中科学博物馆的例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互动和大家分享了有关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的经验。


现场认真听分享的学员


四、国际博协职业道德标准:作为博物馆机构和从业者的最低标准

最后,安来顺比较主席深入地解读讲述了国际博协有关博物馆职业道德的内容规定,并为此特意带来了国际博协有关职业道德准则文本的手册,供大家参考阅读。

ICOM职业道德准则自1986年以来先后经过四次修改,能够比较好地反应了当代博物馆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先后有150多个国家,近37000个博物馆机构和从业者普遍尊重和遵守该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这也成为了许多国家博物馆的“软法”,为此这些国家不专门设立法律。同时该职业道德准则与我国《博物馆条例》具有较高的兼容性和互补性。

安老师以就此剖析了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的八条基本原则为切入点。即第一条:保护、解释和推广人类自然和文化遗产。第二条:为了社会及其发展的目的,承担起托管保护收藏品的责任。第三条:掌握用于生成和扩展知识的原始证据。第四:提供欣赏、理解和推广遗产的机会。第五: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其他的公共机构和其他公共利益提供服务。第六:以藏品来源的社区以及所在服务的社区有密切的协作。以及第七条:必须合法运营和第八必须专业化运营。随后,他结合具体案例,与大家讨论了博物馆关于藏品、关于公众、关于诠释展示、关于国际国内法律以及从业者个人行为的职业道德标准问题。其中一些日常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在,并指出一系列容易被忽略的职业道德准则问题,现场引发了热烈讨论。


讲座现场


同时,安主席深入讲解了有关博物馆藏品的行为准则。他指出:在征集政策方面,博物馆必须要有自己的征集政策。如果博物馆没有自己的征集政策,这个博物馆可能就是不可持续的,因此这个职业道德准则要求每个博物馆应当有自己的征集政策;在有效权利、出处和考证方面,安主席提醒广大博物馆在文物获得的过程当中,必须确保拥有有效权利拥有它,并要及时的、多方面的考察该藏品的有效权利;第三点是出处和考证,安主席强调所有征集来的东西以及进入到博物馆的东西,必须有严格的出处和考证。除此之外,还要特别注意受保护的生物和动植物的标本,尤其是活体的收藏。对于不具备收藏条件的博物馆,一定要慎重选择是否收藏活体。安主席对于这些藏品的行为准则一一进行详细的解释,并就其内容及注意事项做以重点说明,现场收获颇丰。

最后,安主席就藏品注销的注意事项进行重点说明。安主席指出注销或者退藏博物馆藏品,是一个非常慎重而严谨的过程,需要博物馆对要注销的藏品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做全面的评估;除此之外,还应该关注注销的藏品是否博物馆的社会形象、公众形象带来的影响,这些都是我们博物馆人要认真考虑的。

整场讲座持续近3个小时。在讲座最后的问答环节,安老师主席也就学员在博物馆工作中实际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供切实的建议建议,讲座至此取得良好效果圆满结束。



供稿:程思茜

摄影:徐  菁

王捷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