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馆推出“火星任务”系列活动庆祝第三个中国航天日

2018年04月24日


2018年4月22日,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第三个“中国航天日”,由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联合举办的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探测器模型特展在钱学森图书馆序厅正式开幕。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钱学森图书馆执行馆长张凯、钱学森图书馆党总支书记兼副馆长盛懿、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党委副书记王真、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深空探测与空间科学总体室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陆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空间科学与探测技术研究室主任马继楠等出席展览开幕式。开幕式由张凯馆长主持。



王真副书记在开幕式上介绍我国火星探测器研制情况。她指出,火星是天文界公认的、与地球最为相似的太阳系天体,是人类开辟第二家园的首选,一直都是国际深空探测的热点。我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1月正式立项,并正在紧张推进之中,它将使我国的空间探测完成从月球到火星的跨越,被喻为我国航天事业的第四个里程碑。此次探测器模型的展出,也是号召大家通过不同的形式,积极参与到未来的火星探测任务之中,让大家一起去探索浩瀚宇宙,让人类的世界变得更加广大和美好。



盛懿书记在开幕式上致辞。她表示探测宇宙,开发空间,造福人类,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梦想。中国作为未来的航天强国,通过嫦娥探月工程已进入深空领域,而探测火星将是中国航天的又一新亮点,必将极大地提振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此次火星探测器落户钱馆,不仅是航天八院与钱馆的另一次深度合作,也是双方通过科普展览共同弘扬钱学森爱国、奉献、求真、创新的伟大精神和中国航天精神的有益尝试。



随后,钱永刚馆长和与会嘉宾共同为本次展览揭幕。




据悉,本次展出的火星全球遥感与着陆巡视探测器1:3模型是我国首颗自主研发的火星探测器,将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综合遥感和着陆巡视两项任务目标,完成地火转移、火星捕获、环火飞行、火星大气进入及软着陆、表面巡视等过程,实现火星全球遥感和区域巡视探测。探测器将突破远距离测控通信、火星制动捕获、着陆制导控制等火星环绕和进入核心关键技术,实现我国深空探测技术的跨越发展。


4月22日火星探测器模型亮相当天,钱学森图书馆还联合上海新闻广播在B13报告厅为现场100多名航天爱好者献上了一场以“与航天人畅谈未来火星探测”为题的火星探测科普分享会。活动由东广新闻台《极客秀》、上海新闻广播《科学魔方》主持人旭岽主持。





上海天文馆建设指挥部展示教育主管施韡详细回顾了人类探索火星的历程、世界各国已发射的火星探测器以及探测器着陆火星的五大难点。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深空探测与空间科学总体室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陆希通过回答为什么开展深空探测、为什么选择火星、为什么中国现在出发等问题,尝试解答公众对于火星探测的主要疑问。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空间科学与探测技术研究室主任马继楠则从中国深空探测的第一站月球说起,结合本次展出的火星探测器模型对我国的火星探测任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说明,并向现场的青少年观众发出号召,邀请他们参与到未来中国的深空探测。



互动环节,现场观众踊跃发问,从太空飞行器有多少个零件,到现在我国是否有核动力飞船,再到人类是否应该主动去寻找外星人,关于深空探测的问题层出不穷,三位嘉宾都一一给出了各自的观点,激发了现场的讨论热潮。作为经中央批准建设的国家级科学家纪念馆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钱学森图书馆积极为我国深空探测的重磅任务——火星探测进行全民科普,推出更多活动,展示中国航天成就、传播航天知识、普及航天历程,宣传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中国航天人为开创中国航天事业所做的巨大贡献,弘扬“爱国、创新、奉献”的钱学森精神和航天精神,激发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的热爱之情,为开创更灿烂辉煌的中国航天事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