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博物馆+”课程的探索与实践》教师工作坊在我馆举行

2018年10月22日


10月20、21日,由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上海市浦东教育国际交流中心、华东师范大学中外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心联合开展的《浦东跨文化素养培育——“博物馆+”课程的探索与实践》项目教师工作坊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举行。

作为2018年《浦东跨文化素养培育课程研究与实践》项目的主要内容,此次《“博物馆+”课程的探索与实践》项目共吸引来自龚路中心小学、第二中心小学、明珠森兰小学、金桥中心小学、陆行中学北校、新云台中学、上南中学北校、临港实验中学、上海市实验学校南校、浦东中学等十所学校的近30名一线学科教师参与其中。



本次教师工作坊为参与项目的老师们提供了为期两天的充实课程。20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中外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庄瑜副教授为大家重点分享了《博物馆+学科课程的研究与实践》,阐述了博物馆的兴起与发展、博物馆教育职能的转变以及现代博物馆教育发展历程,并结合2007年-2017年中国博物馆教育发展,概括了全球博物馆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她指出,博物馆与中小学的合作是上世纪以来博物馆发展的重要趋势,博物馆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无间,也推动着博物馆教育前进。目前,国内外博物馆与中小学馆校合作主要可分为博物馆主导模式、大学主导模式、中学主导模式、国家课程导向模式以及第三中介者模式。最后,庄瑜副教授还通过具体的博物馆案例,与老师们分享了华师大中外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心在馆校合作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20日下午,工作坊的主题内容为《博物馆+学科课程的案例分享》。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第一实验学校的数学教师马玮、来自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的物理教师王蕊、来自上海控江中学的英语教师朱清月以及来自上海市第三女子初级中学的历史教师韩蓓璟分别受邀为项目教师们分享了各自利用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展学科教学的经验。



21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毛毅静副教授为老师们举行了以《世界美术馆的馆校合作课程研究》为题的内容分享。她首先从有关博物馆学研究、有关艺术博物馆定义、艺术博物馆教育功能等概念的阐述引入,对艺术博物馆教育的历史展开述评。随后,她从教育部门设置、博物馆行政、教育设置、资源与经费等方面介绍了世界艺术博物馆教育的组织与管理,并通过若干实例向大家介绍了当前世界艺术博物馆的馆校合作模式。

21日下午,钱学森图书馆社教宣传部部长傅强老师则以钱学森图书馆的具体教育实践为例,与老师们共同探讨了“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利用”这一主题。他从博物馆中的教育与教育资源、钱学森图书馆教育活动实例以及博物馆教育与馆校合作的更多可能三大方面,分享了博物馆视角下的馆校结合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傅强老师指出,教育是博物馆最为重要的基本职能。作为社会教育的一种,博物馆教育不仅有其自身的规律,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探讨博物馆教育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在探讨博物馆与观众的关系。当前的博物馆教育仍然面临着对观众的忽视、对教育职能的误解和博物馆各部门间的壁垒等诸多问题。随后,傅强老师和大家分享了钱学森图书馆“星际航行学员养成计划”、“重走学森路”夏令营等教育项目在馆校结合开展博物馆教育方面的尝试与探索。他在分享中表示,未来随着学校教师与博物馆教育工作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以及学科教育与博物馆教育之间的有机融合,博物馆教育与馆校合作之间将拥有更多可能。



为期两天、兼具针对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内容,让老师们收获满满。工作坊结束后,老师们纷纷表示通过两天的课程,聆听专家分享的宝贵经验,获益良多,已经跃跃欲试想要将馆校结合课程付诸实践。

据悉,除安排教师工作坊进行集中培训外,未来《“博物馆+”课程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还将安排集中交流环节,赴博物馆参观并与博物馆文教人员开展工作坊,并于2018-2019学年第一、第二学期在各项目学校开展具体课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