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馆举行“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之旅——嫦娥四号任务”科普讲座

2019年05月28日



5月25日下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嫦娥四号探测器副总师、研究员吴学英作客钱学森图书馆“学·问”沙龙,以“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之旅——嫦娥四号任务”为题在钱学森图书馆B13报告厅为100多位观众做了一场精彩的科普讲座。这是2019年上海科技节的活动之一,吸引了各个年龄层的科学爱好者参加,现场火爆,气氛热烈。



去年12月8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26天后,嫦娥四号探测器于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嫦娥四号的成功降落为我们揭开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极大推进月球探索的步伐。



吴学英博士的讲座分为三个部分,从地形地貌、“潮汐锁定”等月球常识说起,接着又介绍了人类月球探测的三个主要阶段以及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最后深度解读了我国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的探月之路。




吴学英表示,回顾整个人类的探月历程,从1958年8月美国发射世界上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到嫦娥四号,全球共有107次探测任务,其中完全成功的只有53次,也就50%的成功率。中国起步虽晚,但5次探月任务却实现了五战五捷100%的成功率。2019年2月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批准了嫦娥四号着陆点及其附近5个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嫦娥四号着陆点命名为“天河基地”;着陆点周围呈三角形排列的三个环形坑,分别命名为“织女”、“河鼓”和“天津”;着陆点所在冯•卡门坑内的中央峰命名为“泰山”。在此之前以“基地”命名的只有阿波罗11号着陆点被命名为“静海基地”。嫦娥四号取得月球地形命名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在月球探测及其科学研究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绩,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讲座结束后,吴学英老师还为现场积极回答问题的小观众赠送了嫦娥四号探测器飞行任务的纪念封。观众纷纷表示,吴老师的讲座使他们对嫦娥四号任务的工程难度与科学意义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充分感受到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带孩子来参加讲座的家长表示感谢吴老师耐心解答了小观众的各类科学问题,相信一颗颗航天的种子已经在这些航天小粉丝心中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