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播《羁绊与归来》成功上线——我馆打造声音盛宴纪念钱学森归国65周年

2020年10月22日

【相关新闻链接】

新华网:钱学森图书馆:以声传情 致敬人民科学家

新民晚报:钱学森图书馆今上线音频故事讲述珍贵往事

第一教育:钱学森图书馆上线音频故事,“声”入人心揭秘钱学森成长与归国历程

周到上海:还原钱学森艰难回国的人生历程 《羁绊与归来》音频作品上綫

上海热线:钱学森图书馆2部音频作品上线 致敬人民科学家

东方教育时报:65年前钱学森辗转归来为国效力,65年后钱馆用声音盛宴致敬人民科学家

社会科学报:上海交通大学联合电台打造音频作品致敬人民科学家钱学森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纪念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回国65周年,10月22日上午10时,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联合主办的“纪念钱学森回国65周年暨祝贺长篇连播《羁绊与归来》成功上线”活动在钱学森图书馆序厅举行,钱馆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推出的情景广播剧《仰望星空的少年》也在当天宣布全面启动制作,以一场声音的盛宴致敬人民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副召集人赵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资深主持人崔海涛、上海新闻广播电台副总监袁林辉、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王宗光、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谢绳武、上海交通大学校史编委会秘书长毛杏云、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副主任李厚锐、上海交通大学原校史办主任陈泓、陈云纪念馆陈列编研部主任房中、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副馆长朱晓丽以及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执行馆长张凯、党总支书记盛懿等嘉宾共同出席活动。本次活动由张凯馆长主持。


 



赵薇主任首先介绍《羁绊与归来》音频节目创作及播出情况。她表示,《羁绊与归来》一书讲述了钱学森回国的艰辛历程,也让人们看到了被誉为人民科学家的钱学森崇高的品质和他对祖国的挚爱深情。通过与钱学森图书馆的合作,在原作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把这一优秀作品搬上广播,使其更为丰富、立体,更具可听性,是一次生动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对钱学森回国65周年的最好纪念。

 


钱永刚馆长在活动中深情回忆了父亲钱学森与广播的不解情缘。从回国的第一天起,钱学森就与我们国家的广播结缘长达54年。直到生命结束的前几天,他依然坚持每天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关心国内外时事。从钱学森的广播情缘中,能够看到一位科学家这种勤奋不止、探索不止的科学品质和他始终心系国家发展的深厚情怀。他衷心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能够感染和影响更多年青一代去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家国情怀,像老一辈一样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随后,钱永刚馆长代表钱馆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赠送了纪念品——印有钱老关于央广节目语录的照片。


 

袁林辉总监介绍了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仰望星空的少年》广播剧的创作情况。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自2018年起与钱学森图书馆就开展了各类合作。此次《仰望星空的少年》情景广播剧作为双方合作活动的升级版,希望能够通过小主播们对广播剧的演绎,让当代的00后甚至10后能够更加生动深刻地了解钱老波澜壮阔的一生,以及他对中国和世界科技事业的伟大贡献,从而激发当代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来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资深主持人崔海涛和钱学森图书馆星空少年主播团的张锦儿同学共同合作表演了诗朗诵《太阳丛林——献给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用最美的声音礼赞这位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建立了卓著功勋的人民科学家。

 


《羁绊与归来》一书作者、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学术研究部部长张现民研究馆员还通过一堂微党课,和与会来宾共同分享了钱学森回国的丰富历史细节,还原了钱学森五年归国路的历史真相。

 


 

最后,来宾代表共同上台在大屏幕上为本次活动按下启动手印,宣布长篇联播《羁绊与归来》正式成功上线。



 


65年前赤子归心  开创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钱学森辗转归来、为国效力的故事,在人们口中早已耳熟能详:回国后,钱学森参与了“十二年规划”的撰写,并主持完成了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洲际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协助聂荣臻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

著名火箭专家梁思礼曾说:“如果没有钱学森在1955年回国,中国导弹的研制进程不可能这么快。”

然而,从1950年起争取回国,到1955年终于成行,钱学森回国之路历尽了艰难险阻:因决心回国被美国政府软禁的5年时间里,钱学森每个月必须到移民局去登记,在行动方面也受到多方面限制——不时需要到移民官面前接受身份检查、在必要时有可能要接受医疗与心理检查、在美国司法部总检察长认为合适时如实提供国籍、境况和社会活动信息等等……当时的他并不知道,这样的日子将会持续多久。

1955年6月,钱学森辗转致信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陈叔通,在信中告知“自己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请求祖国就回国之事给予帮助。8月,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举行,美方不得不允许钱学森回国。

20世纪50年代末的一次会议上,周恩来说:“中美大使级会谈至今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但我们毕竟就两国侨民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建设性的接触,我们要回了一个钱学森。单就这件事来说,会谈也是值得的,有价值的。”

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一年后的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开启了中国航天发展的新篇章,中国的导弹和航天事业从此开始起步。在他的率领下,老一辈航天人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成功发射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枚火箭、第一颗卫星,成功实施第一次“两弹结合”试验……终其一生,钱学森始终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了祖国强大和国防安全,为了民族自尊和人民幸福,他甘愿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奉献给他所热爱和钟情的祖国。

正如他所言:“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钱学森的铮铮誓言,是老一代科学家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无比热爱。


65年后“声”入人心  以声音描绘钱学森成长与归国历程

众所周知,65年前由于美国政府的极力阻饶,导致钱学森的回国历程艰难曲折。而时代的局限、年代的久远和地域的隔阂,以及有关资料的涉密,使钱学森回国受阻的真正内幕鲜为人知,很多第一手档案资料难以获取。

长篇纪实文学连播《羁绊与归来》节目脱胎自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张现民研究馆员所著《羁绊与归来——钱学森的回国历程》一书,该书以尊重历史的严肃态度及大量充分而有说服力的史料,还原了钱学森艰难回国的人生历程,深入挖掘这段隐没了六十多年的历史,再现那段极其重要而又谜团重重的往事,被业界誉为研究和反映钱学森当年艰难曲折回国历程的权威性力作,曾被《解放日报》全文连载并获评作家文摘杂志社“2019年度十大非虚构好书”。

长篇连播《羁绊与归来》节目此前已于9月29日起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阅读之声《作家文库》栏目播出,并于10月22日当天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音频客户端云听APP正式上线。

情景广播剧《仰望星空的少年》由钱学森图书馆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科学家族工作室联合制作推出,讲述了钱学森少年时代在北师大附小、北师大附中、交通大学勤奋学习打下成才基础,一路成长为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并于1955年克服重重阻力从美国回归故土,为“两弹一星”事业立下不朽功勋的感人故事。

该节目将面向全市8-15岁青少年进行前期海选和层层选拔,共将招募30名热爱航天、憧憬星空的优秀少年组成星空少年主播团,接受来自上海新闻广播专业主持人和钱学森图书馆金牌讲解员的专业培训与指导,并走进录音棚参与情景广播剧《仰望星空的少年》的录制工作。目前节目已完成第一轮选拔工作,相关制作工作也已紧锣密鼓地开展,并将于今年12月11日钱老诞辰109周年之际在上海新闻广播首播。


系列活动陆续推出 迎接2021年重要纪念

即将到来的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钱学森诞辰110周年纪念,同时也是钱学森图书馆开馆10周年,钱学森图书馆也将继续秉承钱老精神,陆续推出包括“两弹一星科学家”主题展览、“两弹一星”主题学术研讨会、仰望星空主题音乐剧、《馆藏精品》《钱学森图书馆十周年大事记》编辑出版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以此继续传承和发扬钱学森爱国、创新、奉献精神,为钱学森事迹与精神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