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馆举行 “以走进钱学森图书馆为样本,推进大中小学德育体系衔接”现场教学活动

2014年03月24日

——暨“走入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研讨会召开


3月24日下午,徐汇区教育局与钱学森图书馆联合组织开展的“以走进钱学森图书馆为样本 推进大中小德育体系衔接”现场教学活动在钱学森图书馆举行。来自交大附小、汇师小学、世界外国语中学以及零陵中学四所学校的师生们共同汇聚在钱馆,开展了一堂堂别开生面的现场教学示范课。

交大附小二年级现场教授拓展课——《走近钱学森》

交大附小二年级学生拓展课《走进钱学森》将新媒体技术与课程教学巧妙结合。在“科学博士”的指导下,孩子们利用平板电脑上的软件完成“火箭”组装,并在大屏幕上联网比拼,看哪一组的火箭飞得高。整堂课上,孩子们学得兴趣盎然,赛得不亦乐乎。课程结束时,校歌响起,全体学生起身跟唱,场面激励人心。有的小朋友在课后告诉老师:“今天学了这堂课,我拼装的火箭成功升上了太空。今后我也想做一个航天员,飞上太空!”

汇师小学四年级学生拓展课《降落伞的秘密》,则在钱馆“航天动手做”公益课堂基础上进行了深化拓展。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孩子们现场制作降落伞小模型,并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把降落伞的制作原理教授给学生。在钱馆第三展厅钱学森一家在归国轮船的合影前,世外中学一堂特别的语文课《立体的钱学森》正在上演,学生们席地而坐,听老师将钱学森五年归国路的动人故事娓娓道来,学习钱学森为国奉献的崇高精神。零陵中学则在钱馆第二展厅开设数学课《思维科学》,教导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拓宽思路、创新思维。

世界外国语中学在现场教授语文课——《立体的钱学森》

汇师小学四年级学生在上拓展课——《降落伞的秘密》

零陵中学在现场教授数学课——《思维科学》

现场教学结束后,参会的全体领导及教师召开了“走入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研讨会,共同商讨如何通过馆校结合的方式,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为价值导向,在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整体规划的内涵要求背景下,以学生校本课程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为突破口,走进钱学森图书馆,探索教育系统内外互通的德育课程运作模式。


会上,徐汇区教育局中教科科长沈红群介绍课题情况,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刘华进行课程点评。随后,展示课教师轮流发言,围绕课程设计和开发,进行了经验介绍和交流。钱学森图书馆党总支书记、副馆长张凯在会上发言,他表示各中小学在开发课程的过程当中,能够充分利用钱学森图书馆各种资源,同时深度挖掘、创新课程内容,这对青少年教育者、对博物馆社教工作者来说非常有启发和借鉴意义。希望各中小学校能够充分利用钱馆资源,开设相关课程,共同将博物馆的育人功能发挥大最大化。

最后,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主任王磊指出,本次现场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出来授课老师的用心、用情。在课堂环境的创新中体现出了四个结合,即真实的道德语言、真切的道德环境、真正的道德冲突、真情的道德体验的相结合,现场教学课的活动起到了令人信服的效果。提出这次活动虽然是一个课题的结题,但同时又是新的开始,希望各中小学校能够认识到各自的特点,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新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将青少年德育教育向前推进。




供稿:陈  亮

茅艳雯

摄影:徐  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