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滨江学区+民族精神教育联盟馆校合作课程开发研讨暨项目推进会在我馆举行

2022年01月17日


【相关新闻链接】

上观新闻:从“校舍”走向“馆舍”,徐汇滨江学区“博物馆朋友圈”扩容加强馆校合力育人

第一教育:探索馆校合作新模式!徐汇滨江学区“博物馆朋友圈”2.0来了!

上海教育新闻网:徐汇滨江学区“博物馆朋友圈”升级 馆校合作共筑合力育人新机制

上海徐汇:徐汇滨江学区“博物馆朋友圈”2.0来了!

文明徐汇:从“校舍”走向“馆舍”,徐汇滨江学区“博物馆朋友圈”扩容加强馆校合力育人



2022年1月14日下午,一场以“馆校融合 协同育人”为主题的馆校合作会议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举办,四十余位来自徐汇滨江学区的教师与本市各大人物类纪念场馆的代表们集聚一堂,共同就馆校合作课程开发展开主题研讨。在馆校双方不同视角的深入交流和思想碰撞中,一种全新形式的馆校合作路线图正徐徐展开——




滨江学区联动,共建合力育人新机制

由上海市南洋中学领衔,龙漕中学、龙华中学、龙苑中学等11所成员学校组成的徐汇滨江学区,近年来着力推进学区内各中小学党建与教书育人工作深度融合,以盘活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校课程为目标,以馆校合作课程开发为抓手,携手共建合力育人新机制。


 


2020年10月21日,徐汇滨江学区各学段老师相约在龙华烈士陵园,正式启动了徐汇滨江学区与龙华烈士纪念馆合作课程开发项目。2021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要求,滨江学区小、初、高不同学段不同学科教师先后来到龙华烈士陵园开设专题课程,献礼百年风华,形成了16节课32个课时的教学设计。这些在馆校合作中运用红色资源的鲜活案例最终结集出版为《馆校融合 知行并进——徐汇滨江学区与龙华烈士纪念馆合作课程开发案例》。案例集将学科内容与场馆资源有机融合,注重课程的分段设计和内容的螺旋式上升,研究开发历史类、思政类、美术类、语文类、科技类等系列活动课程,有效提升中小学生场馆学习的效果,为同类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滨江学区与龙陵合作课程开发的圆满成功,被视为“馆校融合、知行并进”1.0版本的圆满完成。2022年,滨江学区进一步突破空间、地域限制,联动民族精神教育联盟,与三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钱学森图书馆、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徐汇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洋中学博物馆同时启动2.0版本的课程开发,涉及物理、数学、生物、道法、语文、政治、历史等多个学科的20余位老师。

从1.0到2.0,不断拓展的是滨江学区的“博物馆朋友圈”,不断提升的是馆校合作课程的育人效果,而真正获益的,是从“校舍”走向“馆舍”的学子们。


组建场馆联盟,共筑校外教育新平台

2016年起,在上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指导下,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上海毛泽东旧居、上海蔡元培故居、巴金故居等20家人物类场馆共同组建了民族精神教育联盟,旨在搭建多元开放、互动协作、活泼创新、自主参与的馆校合作平台,加强联盟场馆资源建设和教育专员的培养,健全馆校合作机制,促进场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提升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效果。


 


6年来,联盟围绕校外教育资源供给和育人能力提升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编制“校外教育资源图谱”,首次基于学校和学科的视角对联盟场馆的展陈、藏品、活动等各类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和解读;组织校外教育专题培训,提升博物馆教育专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拍摄制作“馆长说”系列线上课程,邀请联盟场馆馆长、资深教育专员面向社会公众介绍本馆的优质教育资源;举办专题论坛,组织联盟成员单位就校外教育工作开展专题研讨;策划研学活动,整合联盟场馆资源开发精品研学路线……

 

 


2020年,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民族精神教育联盟成员单位积极响应,共同探索结合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加大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开发力度,精心设计推出系列教育活动,共筑起校外教育新平台。

推进会上,民族精神教育联盟牵头单位钱学森图书馆以自身为例,从“基于学科视角利用场馆资源”“基于特色资源开发研学课程”“基于探究学习设计场馆任务”“基于职业体验设计教育活动”四个角度介绍了这座国家级科学家纪念馆近年来如何在馆校合作领域重点发力,不断将馆内优质资源转化为各类教育活动,以全新的博物馆教育理念不断探索馆校合作新模式,努力构建起具有示范性和影响力的馆、校、家合力育人共同体。


学区+联盟,打造馆校合作新模式

此次推进会上,徐汇滨江学区+民族精神教育联盟馆校合作课程开发项目正式启动,未来,滨江学区的多所学校将与民族精神教育联盟的场馆交叉结对,建立起常态化的馆校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场馆与学校、场馆教育专员与学校教师的交流合作,通过签订馆校共建协议、举办馆校互动活动、建立双师课堂、共同开发馆校合作课程和教育活动项目等方式,不断提升场馆研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着力拓展校外教育场馆育人方式和途径,有效衔接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需求。


 


上海市南洋中学两类课程教研组长李云是此次馆校合作项目的发起者之一,也是后续课程开发的负责人,他表示:此前滨江学区与龙陵合作的课程开发,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也为2.0版本馆校合作课程开发明确了继续提升的方向,如馆校合作课程的持续性问题、普惠性问题、有效性问题,都将是此次课程开发重点解决的问题。馆校合作双方共同的目标,就是让丰富、生动、直观的“博物馆殿堂”资源有效转化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课堂”资源。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郑奕教授对此次馆校之间的“强强联手”馆校寄予厚望,她表示:近年来我国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馆校合作长效机制尚有待进一步健全,博物馆教育资源供给和中小学校教育教学需求之间的有机融合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博物馆教育功能发挥的途径和方式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和创新。此次徐汇区试行以联盟+学区的方式推动馆校合作课程开发,就是将博物馆资源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的一次有益尝试和积极探索。


 


上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秘书长邹竑指出,2021年,上海市教委等十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上海未成年人校外教育的意见》,对进一步发挥校外教育在未成年人全面培养体系中的作用,破解制约校外教育发展的瓶颈短板等问题提出一系列指导意见,尤其强调坚持开放协同,以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各学段衔接、家校社联动、校内外协作。此次项目启动就是响应《意见》和“双减”政策的一次机制创新,以校外教育场馆联盟为基础联动相关学区,以联盟+学区的形式推进馆校合作共建,有利于推动学校和社会场馆共同构建常态化的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和课后服务的工作机制,将有效提升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纪念馆学习效果,促进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贯通,课堂教学与场馆体验有效互动,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外教育生态。


试行“研学开放日”,提供课后服务新范例

近日,上海市复旦初级中学的学生研学活动也在钱学森图书馆展厅中同步开展。为更好服务学校师生,钱学森图书馆将每周五下午设为“研学开放日”,专门面向中小学校开放场馆预约通道,并提供“一馆一策”定制内容的课后服务。在场馆的精心组织下,来自复旦初中6个班级的300余位同学分别由6位教育专员带领,分6条参观路线,在馆内各个展厅体验深度讲解、专家讲座、主题观影并完成一系列互动研学任务,不仅整场研学井然有序,也大大提升了参观实践活动的育人效果,为同类型场馆开展课后服务提供了全新范例。





摄影:徐    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