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
2024年5月17日,为庆祝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徐汇区馆校协同育人工作展示暨上海市田林第三中学“博育坊”首展开幕活动在上海市田林第三中学举行。
徐汇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懿,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昊,市教委德育处处长朱敏,市文旅局(文物局)革命文物处处长欧晓川,市委宣传部宣传处副处长范嵘等领导共同启动“大思政课”理论宣讲成果征集活动,面向全区大中小学校,挖掘理论宣讲的优质人才,打造理论宣讲的优质课程,征集优质报告和视频,培育更多具有徐汇特色、专业成色的理论宣讲成果。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学森之子钱永刚,徐汇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姚黎红,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伍彦心,上海市田林第三中学校长李慧清共同为钱学森图书馆、田林三中馆校协同实践育人基地揭牌。
光启博物馆联盟执行理事长单位,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纪念馆)副主任、副馆长朱晓丽、田虹学区主任单位西南位育中学党委书记金琪和世外中学学生张尊凯同学,分别代表徐汇区7大学区86所中小学校、徐汇区光启博物馆联盟30家文博场馆和全区广大青少年学生联合发起校外实践育人升级行动倡议。
从展览育人到课程育人
打造项目化学习空间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一直在积极探索博物馆教育、馆校协同育人的新途径与新方法。
活动当天,全体嘉宾首先前往田林三中“博育坊”观摩《选择——钱学森的初心与信仰》校园特展里进行的现场教学。项目化学习小组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开展一堂“新闻写作”的合作学习,同学们在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结合博物馆的学习经历,撰写《选择——钱学森的初心与信仰》校园特展开幕的新闻活动稿,“跨越时空的对话,与钱学森漫步田三校园”新闻标题呼之欲出。
本次特展根据校园场地空间特点,在馆校双方的联合主导下,对《选择——钱学森的初心与信仰》校园特展原有内容进行了二次设计与打造,开创性地设置了“弹幕”展板、“对话钱学森”实景互动区、“森·思”阅读区等互动展项,最大限度体现展览的教育属性,为教师使用展览开展教学、学生自主探索提供了更多空间。
从课程育人到实践育人
探索馆校合作3.0时代
“博育坊”更大的亮点在于由“学生策展人”项目带来的“遇见科学家”联合展览展示。
悬壶济世屠呦呦,有光启明徐光启,遇见牛顿展梦想,看见“她”的力量女科学家,大漠敦煌与数字敦煌,中华民族的问天之路……“博育坊”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展现空间。
自从2024年1月,田林三中正式发布策展需求,邀请同学们为学校新设立的“博育坊”空间提供展陈策划方案后,在学校博物馆课程的基础上,短短3个月时间收获了全校师生的近百个方案。钱学森图书馆与学校教研团队紧密配合,为参与策展同学开展线上线下专业培训,不断细化展览内容、形式设计、完善策划方案,经过初赛海选、复试答辩,最终严选出6个入围团队。钱学森图书馆根据自身优势,组织展教专家围绕“视觉设计”“布展工艺”等真实策展场景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专项专业指导,最终与学校老师一起辅助学生达成策展目标。
从聆听者到策展人,学生在博物馆学习中完成了角色的转变,让博物馆与学校都看到青少年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钱学森图书馆将进一步探索“课程思政”“跨学科融合”“项目化学习”的多维可能,不断完善“知识学习-实践探索-技能应用-素养提升”的博物馆教育生态链,将馆校合作的影响力辐射到区域,探索开创博物馆馆校合作3.0时代范本。
供稿:任佳怡
图片:钱学森图书馆、徐汇教育、田林三中
编辑:车 兰
审核:张文珺
终审:张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