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由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和上海市教育学会共同主办,钱学森图书馆承办,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钱永刚工作室揭牌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启动仪式在钱学森图书馆序厅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致辞。他表示,钱学森是上海交大1934届杰出校友,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以“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的壮举诠释了科学报国的崇高使命。钱学森图书馆珍藏62000余件珍贵文献手稿与实物,并于2024年获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并完成展陈升级,成为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基地。钱永刚教授作为钱学森长子,长期致力于青少年科技教育与科学家精神传承。此次工作室的成立旨在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培育兼具家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驻会副主任陈其昌介绍关工委工作室情况并宣布成立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钱永刚工作室。他说,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自2020年起联合市总工会及有关高校,成立了19个以专家、劳模命名的导师工作室,在青少年思想引领、专业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钱永刚工作室依托钱学森图书馆这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由钱永刚教授主持建设。工作室将充分发挥钱学森图书馆的育人功能,引导青少年学习钱学森等科学大家的爱国精神与治学之道,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活动现场,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执行主任高德毅为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颁证,并与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为钱永刚工作室揭牌。
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执行主任高德毅为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颁证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执行主任高德毅为钱永刚工作室揭牌
仪式当天还举行了“弘扬科学家精神,新时代立德树人”微论坛,钱永刚馆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上海市位育中学校长王亦群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学生沈子萌参与论坛,论坛由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专家指导中心执行主任张伯安主持。
尹后庆表示,钱学森的研究高度还体现在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突破上。他构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论,将工程、科学与哲学深度融合,对当前教育改革倡导的跨学科学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钱学森以忠于国家的赤子之心、敢闯敢试的开拓精神,以及脚踏实地的治学态度,激励着后人将学术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
王亦群提出,钱学森”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的情怀,是学校开展大思政教育的重要指引。科学家精神所蕴含的严谨、担当与创新,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为此,将科学家精神内化为中学生的六大基因——正气、士气、骨气、锐气、静气与书卷气,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实践遵循。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室导师钱永刚作“科学家精神进校园”首场讲座,以“为民族复兴选人生”为主题,讲述了钱学森五次人生选择。这五次选择,钱学森诠释了“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的崇高精神。
来源:第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