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让辞交大校长始末

2009年10月31日


1947年夏秋之际,声势浩大的交大爱国学生运动使学校陷入校长人选危机之中。5月中旬,交通大学近3000名学生,为了抗议国民党当局停办航海、轮机两科,在中共交大总支领导下发起波澜壮阔的护校运动,自行开火车去南京向国民党政府请愿抗议,迫使政府当局基本同意了学生们的各项要求。下旬,交大学生又和全国学生一起投入到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运动中,成为战斗在第二条战线上一支重要力量。吴保丰校长对学生运动表示同情,暗中予以一定支持,并用自己的汽车护送学运领袖安全离校。国民党政府当局对轰轰烈烈的交大学运大为恼火,蒋介石亲召吴保丰去南京,训斥其镇压不力,无能治校,责令立即辞去校长职务。

吴保丰被迫于7月离校后,交大校长一职几经反复,无人接任。开始,教育部有意让时任交通大学校友会理事长的茅以升继任校长,负责处理护校运动及五三○大逮捕后的善后事宜。茅以升没有同意。接着,交大校友会向教育部推荐蒋梦麟、凌鸿勋、茅以升三位校友,请就三人中选任一人为交大校长。不过,三人均予婉辞。教育部一时物色不到适合的继任人选,遂由教育部次长杭立武出面,成立“交大整理委员会”,于暑假期间暂时负责维持。

8月底开学在即,校长人选尚未确定,交大师生、校友会叠请教育部早日定夺。教育部遂决定聘请回国探亲的钱学森接任校长。据上海《申报》1947年8月28日“交大校长人选教部内定钱学森”载:
“【本报讯】据可靠方面消息:国立交通大学校长人选,教部内定交大校友钱学森继任。钱氏原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有年,新近由美返国,现留居北平,朱部长前在平时,曾请北大校长胡适出面商与钱氏。钱氏以校务责任甚重,尚在让辞中。”

又据天津《大公报》1947年8月31日“交通大学校长教部决定聘请钱学森继任”载:
“【本报南京30日发专电】据悉:教育部已决定聘钱学森出长交通大学。按钱氏为交大校友,留美工学博士,历任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专任正教授,现任教北大,胡适校长曾聘其为该校工学院长;学识湛深,为国内外极负声誉之工程学家。此次朱部长家骅北行时,曾托人婉达聘请之意。闻钱学森氏尤在考虑让辞中。顷悉:朱部长于二十九又曾专电叶企孙教授,敦促钱氏接长交大。”

据上可知:一、教育部选定钱学森为交大校长,并极力促其就任。为此,朱家骅部长亲自电请钱学森出任校长,并专门委托北大校长胡适、清华理学院院长叶企孙出面劝说。当时钱学森应叶企孙之邀正在北平讲学,并住在叶的家里。关于朱家骅致电钱学森之事,叶企孙1947年8月29日日记记道:“晚接骝先(按:即朱家骅)部长致钱学森电,请彼担任交大校长。”所载内容与《大公报》相吻合。二、赞誉钱学森的学识,称其“学识湛深,为国内外极负声誉之工程学家”。正是这一年,年仅36岁的钱学森进入了麻省理工学院年轻的正教授(即终身教授)行列。三、钱学森对于校长一职,以“责任甚重”,极力让辞。

“责任甚重”是谦辞,实际上,2个月的回国见闻使得钱学森逐渐感受到在国内混乱的局势下,教育和科技事业根本没有发展的条件,科技人员也没有用武之地。7月刚回国,他满怀热情地到浙大、交大、清华等校作学术演讲,宣传技术科学的作用和重要性,期以发展科技,富强祖国。然而,他看到的事实却是,国民党政府热衷内战,导致政局混乱,经济衰败,民不聊生。他拜访接触了一些学者和留学归国人员,他们在穷困潦倒的生活中无力从事专业研究的处境,使他深为忧虑,对留下来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失去信心。所以,当叶企孙询问是否考虑出任交大校长的时候,他表示:“目前国内局势战乱不止,各级政府又腐败无能,在这种形势下,我不能回来为国民党装点门面。”叶企孙也表示理解,非但没有劝其接任,反倒过来催促其尽快返美。于是,钱学森婉拒出任交大校长的电请,于9月匆匆返回美国,等待再次回国的适当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