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钱学森情系交大

2009年11月02日


钱学森1929年考入上海交大机械系,一年级时因患伤寒病而休学一年,因此延至1934年毕业。
钱学长在校期间,学习勤奋刻苦,严格认真,成绩一贯优良(多次获奖学金)。有两件事长期在母校传为美谈:一次是1933年1月考“水力学”时全卷6题,钱学长全部做对,老师原拟给他100分,但因在一处连续等式后钱老第二处将“Ns”简为“N”,老师未算错,钱老本人要求扣分,老师最后就给他96分,后来任课的金悫教授谈起这件事时连声赞他说:“他接受能力强,反应快……当时我出的题总有一两道题难度大费琢磨,由于他能举一反三,总是迎刃而解,势如竹破。”因此,金老个人将这份难得的考卷珍藏起来,一放就是四十多年,直到1980年春,钱老回母校看望老师,金悫教授才将此考卷取出赠送给学校。现在这份考卷已陈列在校史博物馆内,成为校史文物中难得的珍品。

还有一件是钱老学长在做热工实验时,特别认真细致,不仅完整详尽,书写和作图都很清晰,整个报告竟长达100多页,老师给了他100分,成为机械系学生历史上完成的最佳的实验报告,广泛受到称赞并一直传为佳话。因此陈石英教授曾对人说钱学森是他最好的学生。钱老学长在1989年回忆在母校的学习生活时也特别提到:“专业基础课给我教育最深的是陈石英先生,他讲工程热力学严肃认真而又结合实际,对我们这些未来工程师是一堂深刻的课。”

钱老在校期间也很注意全面发展,除利用休学期间认真选读了许多史书和马克思主义著作。使他“大开眼界”外,回校后还常与进步同学在一起传看进步书籍,使他的“人生观上升了”。他还忙中偷闲参加了学生的铜管乐队和口琴队,成为乐队的主力圆号手。

毕业后他于1935年乘邮轮到了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和加州理工大学分别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以后又先后留校任教和从事科学研究近二十年,为美国科技事业作出了很多贡献。38岁时的钱学森已被世界公认为力学界和应用数学界的权威和流体力学研究的开路人之一,也被公认为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和创始人。他当时在美国已有很好的职业,很丰厚的报酬,但他的心是始终向着祖国的。正当他在加紧回国准备之际,反动的“麦卡锡主义”却将魔爪指向他,无端指责他是“非法入境”、“携带机密资料”,阻挠他回国,并实施监禁和监视长达五年之久,直到1955年10月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他才回到祖国。

钱老回到上海第一件事是看望年迈的父亲,第二件事就是回母校看望他的老师。1955年10月22日钱老兴致勃勃回到母校,由他一向敬重的陈石英教授(时任副校长)亲自接待并陪同参观。10月25日他又应邀再次回母校与学校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等举行了座谈会,会上钱老以亲身经历,阐述了祖国科技发展前途无限广阔的观点,并介绍了他近期正在从事的科研情况,自此以后钱老与母校的联系就连绵不绝了。

50年代后期钱老在北京举办力学研究班(实际是一个导弹技术“扫盲班”),母校就派了青年教师前往进修听课,回校后即筹建了火箭弹体、火箭发动机等专业,与钱老推动的国防工业发展遥相呼应。
1980年春,钱老在美国的同学范绪箕教授就任上海交大校长后不久,钱老就欣然接受范校长邀请回母校访问,并在部分专业教师会上发表演讲,鼓励年青的教师们在选定的目标上坚韧不拔地开拓前进。l984年,在上海交大成立校友总会时他又发来贺信,并当选为交通大学校友总会第一届名誉会长。

1989年11月编印交大1934级毕业55周年纪念专辑时,钱老写了“回顾与展望”一文,详细的回顾了他在母校生活五年中的感受,称赞上海交大是“把麻省理工学院搬到中国来了”,并说“上海交大在当时的大学本科教学是世界先进水平的”。

1992年秋,他写信给母校生物技术研究所朱章玉教授,对朱教授创立生物技术所表示衷心祝贺,希望他在下个世纪(指21世纪)把利用微生物的工业办成像上海宝钢那样的大企业,生物技术也将成为上海交大的一个大专业系。

1993年在级友筹办1934级毕业60周年纪念册时,他又撰写了一篇“母校要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文章,重申了要把“生物技术办成上海交大的一个大专业系”的观点,并强调指出“这里说的大系,除利用微生物进行化工生产专业外,还将有诸如植入人体的人造器官的设计创造专业,以培养出再造人体所需器件的设计人才……再有一个专业是培养设计制造老年人所需的辅助机械设备等的人才。”

1994年上海交大筹建校史博物馆时曾派人专程前往访问钱老,钱老谦虚地说:“交大出的人才很多,我没有什么,不能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只送给母校两本书即《钱学森文集》。

1998年钱老的一本新著《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又交给母校的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者系上海交大教授、档案馆原馆长)

(2009-11-01《光明日报》。点击查看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