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重走学森路——追寻钱学森的科学报国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014年08月14日


2014年7月下旬,正值钱学森提出“第六次产业革命”30周年之际,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以“重走学森路——追寻钱学森的科学报国梦”为主题,组织钱学森图书馆学生宣讲团优秀志愿者赴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甘肃省武威民勤治沙综合实验室、张掖河西学院的沙学业实验室、甘肃省微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地实地参观考察。
7月24日上午,实践团来到位于武威市民勤县治沙综合试验站参观考察。试验站副站长纪永福亲自为团队介绍了民勤的地理情况以及治沙试验站的建设对于当地治沙防沙的意义。随后,由试验站的专家带领实践团队赴各个试验站点进行现场参观学习。


实践团队成员在甘肃省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前合影


实践团队分别参观了荒漠草地国家生态站三号观测点、固沙试验场、民勤防沙治沙展览馆、老虎口防沙治沙示范区等地,看到了草方格沙障、粘土沙障、瓦砾沙障等各种防沙沙障,了解了试验站的治沙防沙成果。当天下午,实践团队又马不停蹄来到位于武威市郊的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参观该研究所的风沙环境风洞实验室。


专家在演示风洞工作原理及实验过程


通过一整天的参观考察,实践团成员深深的感受到,经历了一代代防风治沙英雄前赴后继的重塑之后,民勤在固沙防沙、封沙造林、生态沙产业建设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的民勤,没有想象中的黄沙漫天、大漠孤烟之景,反而是绿树成荫,葵花向阳,瓜甜果蜜,农业兴盛,百姓安居乐业,四处呈现出勃勃生机,而这全赖于防风固沙事业的坚守与成效。
7月25日,实践团队来到位于张掖市的河西学院,在学校专家的带领下,分别参观了河西学院钱学森纪念馆、钱学森沙产业中心实验室、甘肃省微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与钱老沙产业有关的科研机构。


实践团队成员在微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前合影


通过实地参观,实践团成员们欣喜的看到,这里的专家学者在钱学森“沙产业”理论核心思想——“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指导下,一直致力于沙产业的研究与应用,并且结出了累累硕果。
通过实践活动,团员们被一代代奋战在阻止荒漠化的一线研究人员们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精神所触动;被一代代在戈壁沙滩精心钻研沙产业理论的科研工作者们的毅力所折服。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这次实地考察,让他们对钱学森的第六次产业革命理论以及沙产业理论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更深深的感受到了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科技报国的精神以及勇于探索新领域的勇气。作为国家的未来,不论今后任职于何种岗位,埋首于何种领域,都应踏实苦干,坚忍不拔,勇于担责,更应该学习、传承并发扬学森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强盛而不懈奋斗。

20世纪80年代,当“新技术革命”问题引起我国政府和学界的高度关注时,钱学森在许多论述中梳理了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等概念,并着重对人类历史进程中产业革命的发展阶段进行了新的划分,并富有科学预见性地提出将迎来第六次产业革命。他认为第六次产业革命的核心思想是创建知识密集型大农业,包括农产业、林产业、草产业、海产业、沙产业。在推进知识密集型大农业建设中,钱学森对沙产业的发展给予了特殊的关注。他曾预言迎接第六次产业革命的到来是从沙产业做起。可喜的是,近二十几年来,在我国广袤的荒漠戈壁上出现了许多以“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技术路线践行沙产业的成功案例,展示着钱学森第六次产业革命理论的前瞻性和现实意义。
钱学森图书馆组织的“重走学森路——追寻钱学森的科学报国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值钱学森第六次产业革命理论发表30周年的重要时机。通过带领广大青年学子实地参观考察了解钱老提出的沙产业理论在当地的实际运用情况,深刻感受钱老提出的第六次产业革命的现实生产力以及对于当今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进一步学习钱老身上体现的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于一身、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于一体的丰富精神能量,引导当代青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树立科学报国之志,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