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上海交大、复旦回应“钱学森之问” 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启动

2010年04月13日

一代科学巨匠钱学森留下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大学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作为回应,全国共有10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将试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据悉,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都已正式推出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上海交大:培养扩展到中学

上海交大首批选择了数学、物理、计算机、医学、生物等几个学科作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试点。除了首批理科班的学生以外,还将联合人才培养扩展到了中学。

据该校教务处处长江志斌教授介绍,基础学科的拔尖人才培养实验计划,是学校的人才培养“特区”。学校按照人才成长的规律,为这些学生精心设计了课程体系,这些课程都是由国际著名的科学家来设计并且参与。比如数理班是把数学和物理合二为一,与普林斯顿大学合作。生命科学是与耶鲁大学合作,计算机专业目前则是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聘请了海外的教授来为学生授课。并且教学采取的是讨论式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学校还把人才培养阶段往中学前移,与上海中学、南洋模范中学、交大附中等学校合作培养这些基础学科人才。江志斌称,现在学生在中学时的学习包括大学的学习都是以知识传授为核心,而实际上,知识的更新是日新月异的,学生在接受灌输教育中,会失去创新能力和精神。而且传统的中学教学都是以高考为目的,很多学生并不了解自己的志趣何在,很难寄望于他们未来能够对科学研究有着投入执著的精神。学校希望通过与中学的合作,对基础教育产生积极影响。而本科毕业后,这些进入实验计划的学生将被安排至国外著名高校深造。“希望在几十年后,这批人中会有一些大师级的人物出现。”

复旦大学:打造宽松培养环境

复旦大学推出“望道计划”,首批进入的是数学、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四门理科基础学科。

作为最先出台“望道计划”培养方案的院系,复旦物理学系已完成了首批学生选拔。据悉,目前物理系已经从全校09级各专业中选拔出18名同学,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幸运儿。根据培养方案,物理学系将借鉴西方教学模式,组织相关学科领域内的知名教授定期主持学习研讨班,引导这些学生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获益。“我们想通过研讨这种形式,加深学生和老师间的了解,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与老师,或者说是未来的导师之间建立培养联系。”复旦大学教务处处长陆昉教授表示。

除了名师的小班化辅导,学生们还将获得参与国际项目、推荐前往国外一流研究机构、本校直升等机会。

与许多高校集中式的精英化培养计划不同,复旦“望道计划”选择了类似“俱乐部”形式的宽松培养环境,并不会打乱全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只是多了一项精英集结的课外活动。这种动态化的管理可为学生进行研究性、探索性、讨论性的学习提供更优良的环境,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调整自己的兴趣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其研究热情,由内到外强化其研究能力。

文汇报 2010.4.13

原文链接:http://whb.news365.com.cn/jkw/201004/t20100413_26751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