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钱学森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领域

2015年04月30日


       1、主要研究领域之一---钱学森生平事迹研究

       1)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自从1955年钱学森回国之后,就有人开始进行钱学森事迹的著述,尤其是钱学森在美国的经历。经过60多年的研究,研究内容不断丰富,成果显著,取其代表性的有以下几大端。

       A.传记类:涂元季著《人民科学家钱学森》是一部语言、材料使用非常谨慎的著作,其最大的优点是在于对钱学森的评价较为客观公允,因作者作为钱学森的学术秘书,对钱学森的认识比其他人有着天然的便利,对诸多问题的把握较为准确。此外,由奚启新所著的《钱学森传》作为第一部官方认可的钱学森传,可信度也是非常高的,相信在以后的钱学森研究中,其价值会逐渐凸显出来。

       B.年谱类: 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申请并获得立项的国家社科项目《钱学森年谱》(项目批准号:10BDJ005),虽未正式作为研究成果公开出版,但在钱学森研究领域中,因其使用大量的原始档案材料,并且对大量史实做了甄别工作,使得《钱学森年谱》的价值凸显,相信在公开出版之后使得钱学森的生平研究达到相当高的水准。

       C.专题类:马德秀主编的《钱学森和他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依据上海交通大学馆藏档案资料,研究钱学森在交通大学的学习生活,分析钱学森是如何从火车专业走上航空专业的。魏宏森根据清华大学校史档案而写成的《钱学森与清华大学之情缘》,对钱学森考取清华大学庚款留美生的经过并在清华大学安排下进行的航空实习请况进行详实考证。《钱学森——在创建力学所的日子里》,反映作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的钱学森,在创建力学所过程中的贡献。《钱学森与航天一院》,从纪实的角度描述钱学森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和航天一院第一任院长,对开创中国航天事业和引领一院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2)本研究中心优势

       A.依托钱学森图书馆的丰富馆藏资源。中央领导同志就钱馆征集以及资料管理曾作出重要指示:应当尽快把钱学森同志的感人事迹和他留下的大量珍贵资料收集好、整理好、保存好、展示好。要更广泛地征集实物,整理积累好有关资料,采访与钱学森同志学习和工作过的科学家及其他人士,进一步丰富相关资料,为筹建钱学森图书馆做好资料准备。2006630日,中央宣传部为了协助钱馆的征集特给国家27个部委下发了《关于协助征集复制有关钱学森文献、实物和音像资料的函》。钱学森图书馆的筹建人员跟踪钱老工作与生活足迹,开展征集工作。走访了27个国家部委,赴18个省份,采访钱老同事及知名专家140余人,整理录音48万字,建立起可观的口述史料库。截至2011年底,共征集文献资料76300多件、实物500多件、图片1500多张、各类音视频光盘300多张。此外,赴美国征集到关于钱学森的档案文献资料1200份。上海交通大学目前所拥有的关于钱学森的档案文献资料在国内外都是独一无二的。

       B. 以《钱学森年谱》为抓手,打造一支钱学森生平事迹研究队伍。2010年,在钱学森逝世后,钱学森图书馆以《钱学森年谱》为题申报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获得批准立项。钱学森图书馆研究人员以此为契机,在深入挖掘馆藏资源的同时,通过广泛征集获得了大量的有关钱学森的资料。大大充实了钱学森生平内容,丰富了钱学森瑰丽多彩和波澜壮阔的一生,形成了近百万字的研究成果。在此过程中已经形成一支善于征集整理、考证研究的队伍,完全能够承担钱学森生平事迹综合研究任务。


主要研究领域之二:钱学森科学成就与学术思想研究

1.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十几年来,关于钱学森的科学贡献与学术思想受到国内学界的高度关注,有许多学者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其研究重点是钱学森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物理力学、工程控制论等领域的成就和他在开创中国航天事业的过程中总结提炼的航天系统工程,以及他在晚年潜心研究的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老一辈学者在空气动力学、工程控制论和系统科学等领域的研究都颇有建树,涌现出了很多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对钱学森的科学贡献和学术思想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和解读。然而,钱学森科学贡献与学术思想研究还有继续拓展、提高和不断推进、深化的空间。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很多是回忆性和总结性的,其中不乏重复研究,缺少实证性和系统性的研究成果,缺乏从科学史和方法论的视角进行分析和阐述。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钱学森的哪些科学贡献显著地超越了前人,哪些科学贡献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钱学森在不同学科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钱学森学术思想的演变轨迹与发展脉络,如何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光大钱学森的科学思想,钱学森的科学成就与学术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价值与现实启迪,等等。


2.本研究中心优势介绍

       在上海交通大学建立钱学森研究基地,开展钱学森科学成就与学术思想研究,有以下优势:

       第一,钱学森图书馆收藏了大批珍贵的关于钱学森科学贡献和科学思想的历史资料,包括钱学森的论文手稿、探讨学术问题的书信、专著等,拥有得天独厚而又丰富充盈的文本资源。这些文献资源很多是尚未公开的第一手资料,对于推动原创性研究成果产出能够提供重要的资料供给,具有很大的学术开发与利用价值,弥足珍贵。

       第二,作为国内屈指可数的“顶尖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不仅拥有理工和管理类学科的传统办学特色与学科优势,还分别在1999年和2008年成立了科学史与科技文化研究院和航空航天学院。经过多年培育发展,现拥有一批系统工程、自动控制、空气动力学和科学史领域的高水平专家,其所涉学科是钱学森科学成就与学术思想涵盖的重要领域。雄厚的师资力量及丰富的本土资源是开展钱学森科学贡献和科学思想研究的有力保障。

       第三,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上海交通大学一直十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礼遇学者,重视学术,培养学人,醇化学风,现已初步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多学科人才结构匹配的钱学森研究智力方阵。有关研究人员已经发表了为数众多的高水平钱学森研究学术论文,出版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钱学森研究学术论著。

       第四,钱学森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杰出校友。作为钱学森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广大师生敬仰钱学森,追随钱学森,学习钱学森,研究钱学森,全校上下形成了一股“钱学森热”,并组建了“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教育思想研究会”等社团组织(20114月)及开设了“钱学森班”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139月),开展“钱学森研究”、探寻“钱学森模式”已然成为交大校园里的一种学术时尚。


主要研究领域之三: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两弹一星”杰出科学家研究


1.国内外研究现状

      “两弹一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之一,它的成功使得中国不仅拥有导弹、原子弹等战略武器,随后又以此为基础发展出各种战术导弹、返回式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以及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对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政治经济产生巨大贡献和历史影响。不仅如此,它的成功还使中国在世界上拥有大国地位,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有关“两弹一星”的研究起步于1999年国家对“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表彰,经过最近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首先,从国内研究现状来看,当年参加此项工作的领导人写了大量回忆录,如《聂荣臻回忆录》、《秘密历程》、《回顾与展望:新中国的国防科技工业》、《请历史记住他们》、《两弹一星》。但是这些回忆录主要集中在高层如何制定决策方面,对于此项工程中的具体技术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多的注意。与此同时,还有大量的史料出版,如《当代中国的航天事业》、《当代中国的核工业》、《当代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聂荣臻军事文选》等。学术界在回忆录和史料的出版过程中展开了相关研究,主要成就有:《中国原子弹的制造》、《中国大科学的运行机制:开放、认同与整合》、《我国两弹一星的成就及经验》等。

       其次,从国外的研究现状来看,国外学者尤其是美国学者对中国“两弹一星”所产生的重要历史作用关注较多,因为他们一直在解答“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如何使中国走上大国之路的。国外学者在这方面的主要有成就有:《中国原子弹的制造》、《比一千个太阳还亮——院子科学家的故事》、《JPL and the American space programa history of the Jet Propulsion Laborary》、《The Evolution of nuclear strategy》、《Rockets and Missiles the life of a technology》等。

       由此可见,无论是国学者还是国外学者对中国发展“两弹一星”的动因和过程都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保密和研究起步较晚等原因,这项研究工作的成果还没有达到令学术界满意的程度。而且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从“两弹一星”的历史中总结经验,从参与“两弹一星”科学家的经历中得到启发,为正在进行的科学、政治、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价值,以起到智库的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正是基于此,使得钱学森研究中心有信心在下列优势条件中能够集中精力开展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两弹一星”杰出科学家研究,必将有较大的研究成果。


2.本研究中心优势介绍

       (一)丰富的文献和口述资料。钱学森研究中心不仅收藏钱学森本人的系统资料,建立“钱学森历史档案数据库”,同时从中央档案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清华大学档案馆、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等20多家单位,征集和复制曾经参与“两弹一星”的科学家和相关档案,已经具备开展研究“两弹一星”的资料基础。同时,钱学森研究中心保存着参与“两弹一星”的科学家口述资料,如李佩(郭永怀夫人)、孙家栋、王永志、梁思礼、庄逢甘、黄纬禄、王希季等。

       (二)具有一支较高水准的科研队伍。钱学森研究中心已经和国防科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钱学森与中国航天课题组”建立战略合作协议,组织了一支具有较高研究水准的科研队伍,这支队伍中即有长期从事国防军事历史研究的研究人员,也有当年从事“两弹一星”的科学家,同时还有一批有志于从事此项工作的年轻科研人员,在科研结构上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有机科研体。

       (三)已经启动若干课题的预研工作。钱学森研究中心已经启动三项旨在以“两弹一星”为中心的科研活动,先行开展了预言工作,分别为:第一,“两弹一星”决策实施过程与重大科学工程管理研究;第二,中国航天自主创新发展的路径、特点和规律;第三,重大科技发展战略与科学家群体的关系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之四:钱学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


1、国内外研究现状

       以“爱国、奉献、求真、创新”为标志的钱学森精神,体现了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对国家、对事业、对科学、对时代深沉的公民情感,是他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广大科教工作者和全体中国人民永远学习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深入揭示钱学森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时代价值,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近年来,有关钱学森精神的研究文章很多,林林总总,涉及钱学森的爱国、奉献、科学精神。林莉、何泽彬的《钱学森精神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一文认为,钱学森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体现了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特征,应将钱学森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马德秀在《以钱学森精神为典范 推进核心价值建设》一文中指出,学习钱学森的精神品质,对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总体而言,以往研究以口号式、应景式文章居多,存在重宣传阐释、轻学术的偏向,缺少系统分析与学理归纳,缺乏有效的方法支撑与方法论指导,有现实指导价值和明确现实指向的文章并不多。

       至于钱学森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之间的理论关联,国内学者鲜有研究,而国外则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根据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钱学森精神与“24字表述”进行比照,可以发现,“爱国、奉献(敬业)”是二者的交集部分,而“求真、创新”则内化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一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之中,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由此可见,钱学森不但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杰出代表和卓越典范,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个典型现实参照。如何深入揭示钱学森精神的内涵,不断拓展钱学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的空间,将之转化为全社会的精神动力和共同价值取向,既是迫切的现实召唤,又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本研究中心优势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开展钱学森生平事迹、精神风范与核心价值观建设研究有以下优势:

       第一,钱学森图书馆丰富的馆藏是钱学森研究中心赖以开展相关研究的重要资源依托。作为钱学森文献实物最完整、最系统、最全面的收藏保管中心,钱学森图书馆保存有大量关于钱学森的原始文献,如在钱学森图书馆的筹建过程中,采访了百余位与钱学森有直接接触的老领导、老专家、科技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等,积累了许多珍贵史料。

       第二,钱学森研究中心在研究、编写陈列内容方案过程中对钱学森生平事迹和精神风范做了大量考证、梳理和阐释工作,并发表了一定数量的科研成果,出版了一批相关论著,以期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学习与教育相结合,研究与宣传相结合。目前,本中心学术储备丰富,梯队化、专业化、学术型人才队伍初步形成。

       第三,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与本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关联与学科交集,能为该领域的研究搭建理论平台,提供学术支撑,助力中心建设。

       第四,近年来,我们坚持钱学森图书馆文化育人社会职能,服务于上海交通大学内涵建设,自觉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钱学森精神的内涵、实质及其社会与时代价值作为研究课题,开展系统研究,逐步形成了比较规范的学术观点和理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