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
9:00-17:00

预约电话

021-62932068

邮箱地址

qxslibrary@sjtu.edu.cn

展馆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
华山路1800号

贾庆林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举行座谈会,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深切缅怀他为我国科技事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建立的卓越功勋,追思和学习他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不懈奋斗的崇高品德和革命精神,进一步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钱学森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他一生赤诚爱党报国、献身科学事业、真情服务人民,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贡献了全部心血和智慧,他的光辉业绩将永载中华民族史册。

钱学森同志19111211日出生于上海市。19299月,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在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他深入思 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19346月大学毕业后,他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生。19359月,他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9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从事航空工程理论和应用力学的学习研究。他满怀为中华民族争光争气的强烈责任,发愤学习,潜心钻研,仅用一年时间就获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三年后获得航空、数学博士学位。19387月至19558月,钱学森同志先后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教、讲师、副教授,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教授,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教授和喷气推进中心主任等职,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的研究。其间,他高度关注航空和航天领域发展动向,努力探索技术最前沿的问题,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和突破。他与导师冯·卡门共同完成了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建立了卡门钱近似公式,28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他独立完成了《关于薄壳体稳定性的研究》,在航空技术工程理论界获得很高声誉。他提出的火箭与航空领域中的若干重要概念、超前设想和科学预见,尤其是执笔撰写的有关美国战后飞机和火箭、导弹发展展望的报告,奠定了他在力学和喷气推进领域的领先地位。他开创了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两门新兴学科,拓展了科学技术研究的新领域。这些重大成就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钱学森同志在美国学习、工作期间,始终心系祖国,密切关注国内局势变化,随时准备返回报效祖国。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国的心情更加急迫。1950年夏,他向加州理工学院提出回国探亲,但临行前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拘捕,遭受无理羁留达5年之久。他不屈不挠、顽强斗争,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经过我国政府的严正交涉和国际友人的热心援助,冲破重重阻力,于195510月回到祖国,并立即投身到新中国建设的热潮中。

195511月至195610月,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支持下,钱学森同志先后领导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力学研究所并担任所长,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研究机构,参与筹备组建了我国导弹航空科学研究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根据党中央的部署,他从长远和全局着眼思考谋划我国科技特别是国防尖端科技发展,起草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为我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创建与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担任制定新中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19561967)工作综合组组长,并主持起草了建立喷气和火箭技术项目的报告书,为推动新中国的科学技术、工业、农业、国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95610月,钱学森同志任国防部五局第一副局长、总工程师兼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后又兼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院长,担负起新中国导弹航天事业技术领导工作的重任。

19579月,钱学森同志作为科学技术顾问随聂荣臻同志赴苏联访问,为中苏新技术协定的顺利签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访苏归来后,他遵照党中央的决策指示,突出抓了技术消化、科研协作和制度建设等工作,参加了导弹卫星发射试验基地勘察选址,负责运载火箭、人造卫星以及卫星探测仪器的设计、协调及研究机构建立等工作。19602月至19646月,他指导设计的我国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发射成功,协助聂荣臻同志成功组织了我国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发射试验,同张爱萍同志一起组织指挥了我国第一枚改进后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

19651月,钱学森同志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主持制定了《火箭技术八年(19651972)发展规划》,组织领导地地导弹、地空导弹、岸舰导弹和固体火箭发动机、固体燃料导弹、运载火箭以及卫星研制试验等任务。196610月,作为技术总负责人,他协助聂荣臻同志组织实施了我国首次导弹与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把国防现代化建设向前推进了一大步。19682月,钱学森同志兼任新成立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在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支持下,他努力排除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狠抓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建设和卫星研制质量等工作。19704月,他牵头组织实施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任务,成为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19706月开始,钱学森同志先后担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他全身心投入国防科学技术领导工作,参与组织实施我国导弹航天技术领域重大型号研制和发射试验,并开始从更高层次思考其他领域诸多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提出了许多创新、超前的思想。19713月,他组织完成了实践一号卫星发射试验,首次获得我国空间环境探测数据,为我国研制应用卫星、通信卫星积累了经验。1972年至1976年,在四人帮干扰破坏十分严重的情况下,钱学森同志参与组织领导了运载火箭和洲际导弹研制工作,提出了建立导弹航天测控网概念;领导设计制造了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组织启动了远洋测量船基地建设工程;指挥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钱学森同志先后于19805月至19844月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洲际导弹第一次全程飞行、潜艇水下发射导弹和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任务,实现我国国防尖端技术的新突破,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的大国地位。他潜心研究的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理论,广泛应用于军事、农业、林业乃至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实践活动,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敏锐把握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积极倡导信息技术研究应用和信息产业发展,为推动军队信息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80年至1991年,他先后担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主席,19915月担任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他积极践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更加致力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他开创和推动面向企业的讲理想、比贡献竞赛活动,促进了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他积极推动科技兴农活动,倡导发展沙草产业,支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帮助农民依靠科学技术脱贫致富;他十分重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倡议设立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促进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培养造就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他倡导学科交叉融合,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联盟,在思维科学、科学技术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研究领域,作出了许多开创性贡献。他十分重视科协工作的理论研究,推动理顺科协管理体制,加强科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科协独特优势,促进了科学技术的繁荣发展和普及推广。1986年至1998年,钱学森同志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他经常深入基层考察调研,为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和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建言献策,在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巩固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出了积极贡献。

钱学森同志195810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二届、三届、四届、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他是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1957年被增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先后获1956年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著有《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讲义》、《星际航行概论》、《论系统工程》等。19896月获得小罗克韦尔奖章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称号。199110月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99月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99月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01年,江泽民同志号召向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学习

同志们、朋友们!

钱学森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学习的一生,是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不懈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卓越功绩和杰出贡献,永远铭记在中华儿女心中;他的崇高风范和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纪念和学习。

纪念钱学森同志,就要学习他忠诚于党、报国爱民的坚定信念。钱学森同志一生历经人生道路的抉择和个人荣辱得失的考验,不论遇到多少艰难困苦,始终保持着对党的高度忠诚、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在青少年时代,他就立下科学救国、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把个人抱负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刻苦学习钻研并取得优异成绩。在美国学习工作期间,他始终抱定学成必归的决心。他曾说,我是中国人,我到美国去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把科学技术学到手,为自己的祖国服务。新中国诞生后,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义无反顾返回祖国,即使身陷囹圄失去自由也不改志向。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面对来自国内外各种因素的阻碍和干扰,他始终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必胜信心,把全部心血和智慧倾注在挚爱的事业上。我们向钱学森同志学习,就要牢固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矢志不移地忠于党和人民,把个人志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在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壮丽征程中建功立业。

纪念钱学森同志,就要学习他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钱学森同志常说,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而真正的创新是敢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孜孜不倦地攀登科学高峰。不论是在国内学习还是在国外求学,不论是从事技术领导工作还是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不论是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在社会科学领域,他总是以执着的追求和超凡的智慧进行潜心研究和创造。他善于超前思维、科学预见,一生致力于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前瞻性的重要学术思想和有重大价值的建议,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他广泛学习多学科知识,科学思想活跃,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有许多重大创造,还注重学习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研究工作,在系统科学、思维科学、教育科学等领域,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他热心培养和提携后人,善于发现有造诣、有潜质的优秀人才,既积极推荐、委以重任,又严格要求、悉心指导,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和严谨作风、学风,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堪当历史重任的一流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我们向钱学森同志学习,就要始终站在时代进步的前列,把握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赢得发展主动权,扎实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纪念钱学森同志,就要学习他德馨品高、行为世范的大家风范。钱学森同志不仅以自己的渊博知识和远见卓识,为我国科技事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朽功勋,更以高山仰止的人格魅力和大家风范,赢得世人的尊重和爱戴。他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坚持原则、维护大局,严于律己、一身正气,始终保持了党和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从他的书信往来中,可以经常看到他率真的言辞,向中央提出的意见建议观点鲜明,对同志的批评帮助坦诚恳切,对自己的缺点不足不避讳,这种高贵品质令人景仰。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以国家大局为重,从不计较功名利禄。面对党和国家给予的崇高荣誉,他常讲,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活着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一生所做工作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这种高尚境界令人敬佩。他治学严谨、精益求精,学术民主、团结同志,从不以权威自居、不以名望压人,对起草的每份文件报告反复推敲、对科研试验中的每个隐患从不放过、对他人请教的每个问题认真作答,甚至连一个错字都不放过,这种治学态度令人感叹。我们向钱学森同志学习,就要努力增强修养、砥砺品格、提升境界,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实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纪念钱学森同志,就要学习他崇尚实干、勤于实践的工作作风。钱学森同志一生不务虚名,不尚空谈,既是一位享有盛名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各界公认的实干家。他既勇于在科学领域研究提出创新超前的思想和理论,又注重把研究成果付诸国防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特别是把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成功运用于导弹航天领域,使我国国防尖端武器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他既精于从宏观和战略上思考谋划我国国防科技长远发展,又善于完善制度、精心组织,把规划和项目落到实处。他倡导制定的型号研制程序八个阶段、建立型号总设计师系统与技术责任制、建立统一计划管理指挥系统等制度规定,成为组织实施重大科研试验必不可少的制胜法宝。他既注重组织领导重大任务、履行技术指导把关职责,又勤于深入一线调查研究,身先士卒亲力亲为。为导弹卫星发射试验基地选址,他多次深入戈壁荒漠、高原深山现场勘察;为组织首次两弹结合试验,他冒着大风和严寒坚守阵地,在核弹头吊装对接最危险的100多分钟里,一直站在导弹旁,给参试人员以极大信心和鼓励。我们向钱学森同志学习,就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真抓实干、艰苦奋斗,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同志们、朋友们!

前不久,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的又一重大胜利,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钱学森同志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殷切期盼,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钱学森同志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崇高思想和革命风范,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原载于《人民日报》2011129日第0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