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主题读书会·第六期|也许科技就是“神力”

2025年09月25日

【活动介绍】钱学森图书馆自建馆以来,一直致力于讲好钱学森故事,弘扬并传播钱学森的科学成就和思想造诣,做好精神铸魂、思想育人。近年来,随着《三体》《流浪地球》等科幻小说的大热,以及ChatGPT、DeepSeek的流行,青年学子愈益关注科技与未来相关话题,这是科技与时代同频共振在当代青年身上交汇的喜人景象。在此背景下,钱学森图书馆推出“钱学森主题读书会”系列活动,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在校师生分享科幻读书心得及当代科技热点话题,与钱学森思想形成联动,多角度挖掘钱老晚年科技思想的当代价值,再现他作为战略科学家的精神高度和思想魅力。读书会突出“思想性”和“主题性”,形成“主讲+与谈+互动”开展模式,并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具包容性的话语,推动活动日臻完善,体系不断优化。


9月21日下午13:30至15:00,钱学森图书馆与上海交通大学科幻奇幻协会联合主办钱学森主题读书会第六期:也许科技就是“神力”。活动在钱学森图书馆二楼思政讲堂举行。


 


本期主讲人程一纯为上海交通大学科幻奇幻协会前社长。她围绕罗杰·泽拉兹尼的科幻著作《光明王》展开分享,并谈及个人阅读感受:初读时易将其误认为印度教神话故事,读到中段才发现故事背景设定在未来,实为科幻作品。在《光明王》构建的未来世界里,地球幸存者驾飞船抵达异星,经战事击败并降服原住民“罗刹”,而后在此扎根繁衍生息。时光流转,最早抵达的人类(被称作“原祖”)凭借先进技术,获得了可转移肉体的永生能力。他们以印度教诸神自居,借心理探测与思维记忆转移技术构建转世轮回体系,同时在人间封禁技术,企图永久维系神权统治;与之相对,另有部分原祖渴望向民众传授科学技术,遂选择借助人类历史上的“佛教”之力,对抗以“印度教”为名的诸神统治。分享过程中,程一纯还引入克拉克定律——“任何足够先进的科技,都与魔法无异”,并结合作品点评:“在《光明王》的世界里,科学成了宗教的助力;而致力于推进科学传播的一方,却反过来借宗教的力量达成目标。”


 


读书会主持人钱学森图书馆李月白博士从《光明王》原著出发,讲到书中的原祖们担心普通人类的道德不足以匹配堪比“神力”的技术,贸然将技术推广会导致文明倾覆,由此引申并介绍了人类历史上“技术悲观主义”的思潮。她在与谈过程中,同时分享钱学森关于第五、六、七次产业革命的预言。李月白博士指出,钱学森持技术乐观态度,与书中的主角佛陀萨姆主张近似,认为科技发展成果应普惠给每一个人,正如他在1990年10月8日致钱学敏的信中所言,“古人梦想的‘神仙’,将是人人可以达到的。”钱学森认为,在第五次、第六次及第七次产业革命之后,体力劳动的强度将大大减轻,人们将基本转入脑力劳动与创造性劳动。由此,人类文化的发展也将迎来空前的加速,最终将叩响共产主义大门,开创世界大同的人类新纪元。

 


程一纯与李月白二人的分享,唤起在场观众的浓厚兴趣。与“会”者围绕科学革命与产业革命的关联、钱学森对烹饪工业化(即当下时髦词“预制菜”)的预见、经典科幻著作如何向少儿读者推广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本期活动在愉悦的氛围中落下帷幕,在场者皆对下一期的相聚满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