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思政教学!钱学森图书馆“大思政课”教学设计教师工作坊顺利开展

2025年11月17日

恰逢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归国70周年,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等多项关于思政教育与校外教育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学校课程体系,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联合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等多方单位,精心打造了“大思政课”教学设计教师工作坊。本次工作坊于2025年11月8日至15日如期举行,为全国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本市中小学教师搭建了交流学习、共探思政教学创新的优质平台。


工作坊课程聚焦“大思政课”教学核心需求,邀请了多位行业专家与资深从业者授课,帮助教师掌握课程思政案例的设计方法与撰写规范,让场馆资源与科学家精神真正赋能课堂育人。


11月8日下午,工作坊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铁生馆拉开帷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资深编辑陆晓红担任主持。


 

华东师范大学中外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庄瑜以《上海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德育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为题,理论结合丰富的实践案例,深入剖析了博物馆等场馆资源在不同学段德育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方法,为教师们打开了场馆资源与思政教学融合的新思路。


  


钱学森图书馆社教宣传部教育专员任佳怡带来《以科学家精神 点亮信仰之光》的讲座,从馆藏文物背后的故事到特色教育活动设计,分享钱学森图书馆青少年教育资源,让在场教师全面了解了钱学森图书馆在青少年思政教育中的独特优势,为后续利用馆内资源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清晰指引。


 


讲座结束后,教师们在讲解员带领下实地参观了钱学森图书馆。从珍贵的文献资料到生动的场景复原,大家沉浸式感受钱学森先生的科学精神、爱国情怀与高尚品德,为后续“大思政课”教案设计积累丰富的素材,寻找深刻的情感共鸣。


11月15日的课程采用腾讯会议线上形式开展。


华东师范大学中外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陆晓红以《寻访“科学家精神”博物馆大思政课》为题,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详细讲解了如何充分利用博物馆的多元化资源进行“大思政课”设计,为教师们提供了可借鉴、可参考的实践模板。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特约编辑崔然则以《“大思政课”教案体例设计与交稿要求》为题,从教案的结构框架、内容要点到格式规范、提交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指导,帮助教师们明确撰写方向,确保提交的教案符合本次征集活动要求,为后续教案出版打下坚实基础。


 

本次工作坊旨在帮助教师进一步理解课程思政与学科德育一体化建设的内涵,掌握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大思政课”教学的策略与技巧,提升在日常教学中自然融入思政元素的能力;另一方面,激发教师们的创新思维,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束缚,探索更具吸引力的教学方法,最终形成符合要求的“大思政课”课程教案,为各学段学生利用博物馆开展思政实践提供优质范例,推动“大思政课”建设迈向新台阶。


后续,钱学森图书馆将持续关注教师们的教案撰写情况,积极推进优秀教案的评审、遴选与集结出版工作,让更多教育工作者受益;同时不断探索博物馆资源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新路径、新方法,举办更多优质的教育活动,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供稿:陆晓红、任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