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
9:00-17:00

预约电话

021-62932068

邮箱地址

qxslibrary@sjtu.edu.cn

展馆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
华山路1800号

钱学森主题读书会 | 第四期 阿西莫夫三大定律:在科学与科幻之间

2023年11月27日

11月25日14:00至15:30,钱学森主题读书会第四期活动“阿西莫夫三大定律:在科学与科幻之间”在钱学森图书馆B13活动室成功举办。本期主讲人为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技术史专业博士研究生李品保,与谈人为钱学森图书馆学术研究部的李月白博士,两人与在场观众一起解读了艾萨克·阿西莫夫短篇科幻小说集《我,机器人》中的多篇故事,并探讨了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的历史、现在与未来想象,以及中国科学家钱学森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预测、判断及其思想的哲学价值。



《我,机器人》(I, Robot),是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出版于1950年的科幻小说短篇集,共收录9篇短篇小说,书中的短篇故事各自独立,却相互关联,这些故事结合之后构成了“阿西莫夫宇宙”机器人发展的浩瀚虚构历史。阿西莫夫创立了“机器人学”这一概念和“机器人学三大法则”(又称“机器人三大定律”“阿西莫夫三大定律”等),为机器人建立了一套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对于今天人工智能学科发展依旧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


主讲人李品保介绍了《我,机器人》的创作过程和创作理念,阿西莫夫的灵感很大程度上来自当时科幻届创作的机器人一直陷入“弗兰肯斯坦情结”的趋势,在这种情结中,机器人被创造并最终摧毁了它们的创造者。所以,阿西莫夫在他的机器人系列小说中设定了一套基本法则,用于规范机器人的行为,使之安全服务于人类。在《我,机器人》的第二个故事《转圈圈》中,“阿西莫夫三大定律”得到首次明确、完整的表述,而接下来的许多故事都围绕着三大定律的规则及其漏洞展开。



在分析了阿西莫夫三大定律的基础上,李品保还介绍了“第零定律”和由第零定律所带来的深刻伦理挑战,以及其他科幻作家和学者对于三大定律进行的讨论和完善。最后提出以下总结及思考:在《我,机器人》等作品中,阿西莫夫试图对“机器人学三大定律”进行终极探索,摸清这些定律适用的范围和边界。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也再次唤醒人们心中的弗兰肯斯坦情结,尽管这些定律的发明起初正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作为与谈人,钱学森图书馆学术部的李月白博士向观众分享了钱学森对于中国智能发展的贡献及思想规划。回顾了钱学森在20世纪80、90年代在人工智能学科领域的活动,并介绍了思维科学的主要内涵及其与认知科学的差异。



李月白指出,在人工智能经典的两条道路之争中,钱学森倾向于选择人机共生的道路,而非强人工智能的道路。他倡导人机结合,以人为主,并且不排斥“改造人”和“脑机接口”,思想可称前卫。保持对人类本质和价值的重视是钱学森人工智能思想的哲学关怀。钱学森和阿西莫夫的理念告诉我们,科学旗帜并不是至高无上的,人类有权利,并且也有必要认真思考和规划文明的发展方向。



在场观众与两位讲者针对钱学森人工智能思想、近期OpenAI公司内斗事件、人工智能伦理约束如何实施落地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和互动。钱学森主题读书会本年度的活动在充满思想碰撞的愉悦氛围下收尾了。很有幸将热爱阅读的朋友以及科幻和科技爱好者聚集到钱馆探讨一些人文与科学交叉的前沿话题,同时也让我们对钱学森这样一位伟大的战略科学家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2024年我们将继续钱学森主题读书会•科幻季的航程,期待更多的交大学生来到这个分享、展示的平台,期待与更多的观众朋友相见。

 

供稿:李月白


相关推荐阅读


钱学森主题读书会 | 第一期 我在钱馆读《三体》

钱学森主题读书会 | 第二期 向“钱学森号”致敬

钱学森主题读书会 | 第三期 从吉布森到钱学森:不均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