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学森路
2025年7月4日到7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重走学森路” 钱学森归国主题纪录片拍摄与实践调研团队,在上海、北京、哈尔滨和深圳四地进行了以“追寻科学报国足迹,传承钱学森精神”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团队走访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哈尔滨军工学院档案馆、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华润档案馆、罗湖大桥等十余个与钱学森归国之路紧密相关的历史地标,共采访了十余名专家、学者、专职讲解员和学生等,制作10集“碧海归心”系列微视频,产出了一份基于问卷的钱学森归国主题智能报告,目前正在制作3集“丹心虹渡”钱学森归国70周年展项视频和完善微视频系列中。
追寻科学报国足迹 传承钱学森精神
上海
7月4日,团队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采访了文物征集保管部长张现民老师,关于钱学森的家学家风、归国历程、心路历程等进行了讨论。团队成员了解更多钱老归国之路后深有感触,基于访谈内容去了解学习更多与钱老相关的文献书籍。
7月13日,团队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采访了原中国航天八院卫星遥测与飞行器定位专家陶建中研究员,有关钱学森对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贡献、航空航天领域一般的研究方法、新型民营航天范式对航天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讨论。团队成员更加感受到钱老在许多领域的远见卓识。
北京
7月21日,团队抵达北京,针对脚本写作进行细化,进一步规划具体的取景的安排。
7月22日,团队前往中国科学院力学所进行采访,分别与激光领域学者宋宏伟研究员和流体动力学领域学者刘起立教授有关钱学森在其所在领域的影响与现代发展等进行讨论,并对于钱老在论文写作时所表现出的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进行交流。团队成员也从科研工作者们严谨的表达和开放的思想中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魅力。
7月23日,团队前往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学习科学家精神,感触良多。与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班同学进行研讨,下午参与在航航佳佳航空体验中心的座谈活动,并对体验中心的访客和工作人员进行采访。了解到当代青少年对于钱学森的认识不断深入。
哈尔滨
7月24日,团队抵达哈尔滨,对之前素材进行剪辑整理,敲定下一步实践地点。
7月25日,团队在哈尔滨军工纪念馆进行采访工作,与讲解员讨论钱学森对哈军工的贡献以及哈军工在中国航天史上的地位等问题。下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进行取景工作,当晚考察陈赓钱学森“世纪之问”顿河饭店原址,感受新中国军工启航的热血沸腾,进行拍摄工作。
7月26日,团队整理影像素材并考察哈尔滨近代军工与人文发展地标,进行拍摄工作,当晚出发前往深圳。
深圳
7月28日,团队抵达深圳,参访改革开放馆并前往中科院先进技术所进行外景拍摄,了解鹏城的创新内核。
7月29日,团队前往华润档案馆,参观了解以华润为代表的爱国企业帮助海外科学家归国的事迹,感悟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下午前往罗湖口岸,拍摄罗湖口岸,追忆钱学森踏上祖国大陆的历史时刻。
7月30日,团队前往深圳大学城,了解哈工大等传统航空航天院校在经济特区迸发的科研活力,进行采访拍摄;前往深圳博物馆,感受特区经济腾飞的科学技术支柱。
7月31日,前往深圳科学技术馆,了解具身智能、智能物流等科技的科普叙事,拍摄我国航空航天成就和相关展品,从多重视角重新理解以钱学森为代表的我国航天人的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当日返程,实地考察顺利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钱学森之问即“为什么我们国家难以培养杰出的人才”在团队与多位老师的交流中均有讨论,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给出了不同的解答和决策,从背景、原因、可能解决路径等方面,从科学、社会、教育体系、文化等视角,团队成员在研究讨论采访中对于这个问题也形成了更加全面和发展的理解。
成员感想
张潘阳:个人收获以外,我还从这次活动中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正是明确的分工和高效的交流协作、以及遇到困难时的相互帮助,使得我们的采访、拍摄和视频制作工作能够有序推进。另外,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团队成员间的相互学习,也对大家的自我提升有极好的作用。
李品熠:纵观整个行程,贯穿整个祖国的东部,我们追寻钱学森的足迹,不只是为了追忆,更是为了日后能继前人遗志,回答“钱学森之问”,为祖国的科学事业的进步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赵子岳:这次旅程让我确信,“钱学森精神”从未远去。它早已化作一种基因,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我们站在前辈开创的伟大时代里,有责任接过这面精神的旗帜。用知识作桨,以理想为帆,在民族复兴的航程中,就是“重走学森路”带给我最珍贵的财富和前行的力量。
本次活动,团队成员们通过实地采访、交流访谈、文献阅读、问卷设计、脚本撰写、纪录片制作等多种途径,全面地重走了钱学森归国之路,从踏上罗湖口岸回到祖国母亲怀抱,到抵达东北工业重镇,共同规划未来军工人才培养,再到在北京主持中科院力学所、国防五院等机构的工作,钱学森归国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在团员们用脚步从南到北丈量祖国大地中所再次感触。
更为可贵的是,与航天系统、中科院系统等许多科研工作者的直接探讨中,团队成员们不仅了解了科研前沿的一线知识如激光反导,超高音速飞行等,新型材料等,也更深理解了钱学森精神在我国科技领域的引领作用,对科学家精神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团队成员们决心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贯彻种精神,以求真务实的理念更好地学习知识。
供稿:上海交通大学“重走学森路”钱学森归国主题纪录片拍摄与实践调研团队
编辑:任佳怡
审核:张文珺
终审:张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