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多高,登天有多难?载人火箭与其他火箭有什么区别?飞船如何度过返回鬼门关?空间站里有什么秘密?航天员怎样选拔和训练?太空失重生活什么样?
8月1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副团长石磊走进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报告厅,为现场观众带来《揭秘载人航天工程》主题讲座。
石磊老师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为脉络,针对现场观众的年龄以及认知特点,通过国内外的珍贵航天影像资料,用生动比喻,将复杂的航天知识转化为看得见、听得懂的生活场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火箭构造、太空失重、航天员训练等专业知识,用生动的互动实验和航天故事,为观众们打开了通往浩瀚宇宙探索星际奥秘的大门。
在现场的互动环节中,石磊老师不仅展示返回舱外层的蜂窝技术,还点燃特种碳纤维材料,这些直观的展示让观众们深刻感受到了火箭设计的精密度以及设计人员所持有的严谨科学态度。
本次讲座由中国航天基金会钱学森科普专项、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是“向星辰出发”主题航天公益活动之一,旨在推动中国航天科技走进公众,打造前沿航天科普品牌。
石磊,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副团长。中国航天报社原总编辑,高级记者,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科普作家。现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国防科普委员会副主任。 从事航天新闻出版工作30多年,长期研究航天发展历史,多次参加导弹、火箭、卫星研制发射的新闻报道,全程参与载人航天工程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飞船研制发射的采访,策划组织中国火箭发展历程、载人航天工程和嫦娥工程的科普图书编写,担任“钱学森与中国航天”课题研究组组长,见诸书、报、刊近千万字,写作航天科普图书30多部,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和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供稿:社教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