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8日,钱学森精神宣讲团在重庆展开巡讲。11月7日上午,第五届全国钱学森班(院、校)工作论坛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开幕,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学森之子钱永刚为41所新成立的钱学森班(院、校)授牌。




授牌仪式结束后,钱永刚馆长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作题为《钱学森科技报国的圆梦历程》的报告。
他以“五次人生选择”为主线,生动还原了钱学森从求学交大立志“铁路救国”,到改学航空、留美深耕理论,再到归国铸就“两弹一星”、晚年开创系统科学的壮阔人生。特别提及钱学森在交通大学求学时,主动将100分试卷更正为96分的细节,以及晚年强调导弹研制依托集体力量的谦逊态度,深刻诠释了钱学森“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报告指出,钱学森以开放复杂巨系统理论、大成智慧教育思想等学术成果,完成了从科学家到思想家的跨越,“让中国人民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的爱国初心,至今仍是激励青年的精神灯塔。报告在全校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党总支书记、副馆长张勇来到重庆科学城明远中学校、重庆市第一实验中学校、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小学校及重庆西藏中学校,讲授《钱学森的学习智慧与成才之道》课程。

张勇书记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生动讲述了钱学森求学、执教、归国的历程。他指出,钱学森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勤奋的态度、严谨的精神与创新的勇气之上。他还重点阐述了“钱学森之问”的现实意义,鼓励同学们打破思维定式,勇于探索未知,培养真正的创新意识。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让钱学森的形象栩栩如生,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学子。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综合事业部部长傅强先后走进重庆大学城第四中学校、重庆大学城第二小学校、重庆市沙坪坝小学图新小学校、重庆一中天星桥中学,带来题为《钱学森——通向大师之路》的主题讲座。

傅强以鲜活的事例,串联起钱学森的成功密码:从小养成的细致严谨学风、泡在图书馆的积累时光、不死读书的灵活思维、广泛的兴趣爱好与对各类艺术的热爱,共同铸就了这位科学巨匠。而支撑他取得常人难以企及成就的核心,正是胸怀中华民族复兴的远大理想,让同学们切实领悟到了大科学家智慧人生背后的赤诚初心、报国之志。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社教宣传部部长张文珺来到重庆大学城树人小学校、重庆科学城慧谷小学校、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一实验小学、重庆一中七十一中学校,以《爱国科学家的典范——钱学森》为题,聚焦钱学森的中学时代、大学岁月、美国深造、归国奉献等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深入讲述了钱学森回国后,面对“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的疑问,以“中国人怎么不行”的坚定回应,点燃中国导弹事业火种。并作为航天技术主帅,牵头攻克无数技术难关,为中国航天事业筑牢根基,用一生践行爱国与奉献。

师生们专注聆听,沉浸在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与艰辛探索中,航天精神在校园里悄然扎根。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教育专员、钱学森精神宣讲团成员王菲走进重庆科学城南开景阳小学校、重庆大学城沙坪坝小学校、重庆市沙坪坝区森林实验小学校、重庆一中二塘学校进行授课。

她在讲授《爱国科学家的典范——钱学森》讲座时,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与实践经历,深入解读航天精神,分享了钱学森等航天先辈的奋斗故事,并通过案例分析、故事讲述等形式,将抽象的航天知识转化为贴近学生认知的内容,引导同学们感受中国航天事业的艰辛与辉煌,与钱学森一起践行“我的事业在中国”的誓言。
这场巡讲活动,激发了青少年以钱学森为榜样的学习、探索热情,播种了科学梦想。未来,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将持续以专业权威的内容、贴近青少年的形式,推动航天科普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心灵,为培养未来航天事业和科技强国的建设者夯实基础。
供稿:任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