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
9:00-17:00

预约电话

021-62932068

邮箱地址

qxslibrary@sjtu.edu.cn

展馆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
华山路1800号

第一展厅

本厅集中展示钱学森对中国导弹航天事业的历史性贡献,呈现他传奇人生中最为壮丽的篇章。

1955年钱学森回国后,在国力薄弱、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他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最高技术负责人和重要领导人之一,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勇敢承担起创建我国航天事业的重任。他高度关注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了一支品德优良、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强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他高瞻远瞩,为中国航天指出了一条既适合国情又有自身特点的正确的技术发展道路。他把系统工程理论运用到航天实践中,引领中国航天人建立了科学的管理制度。他亲力亲为,参与中国早期导弹、火箭和卫星主要型号的研制和试验,以其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智慧,在许多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

1956年2月,钱学森起草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为我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创建与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中央首长和中国科学院领导对钱学森在“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中的工作十分满意。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赋诗一首,赠予钱学森。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这是周恩来签署的任命钱学森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的任命书。

1956年6月14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中央领导接见参加拟制《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的科学家。前排右二十七为钱学森。

我国第一个自行设计和研制的中近程导弹的改进型,1965年11月13日首射成功。它全长21.3米,弹径1.65米,起飞重量29.8吨,采用一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惯性陀螺制导和无线电制导系统,最大射程1500公里,可携带1枚1290公斤的威力为2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

1966年10月,钱学森向聂荣臻介绍“两弹结合”时头、裙对接装置的原理。

1966年10月27日,聂荣臻在“两弹结合”试验成功后与参加试验的部分人员合影。前排左十三为钱学森。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钱学森在基地使用的水壶。

1970年4月24日,钱学森牵头组织实施了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任务。这是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1仿真模型。

1980年5月18日,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洲际导弹获得圆满成功。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试验成功后,航天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每次发射成功后,航天员都会上门看望钱学森。图为2006年1月10日,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看望钱学森。